| 1. |
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 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小兒腦性癱瘓康復專業委員會, 《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編委會. 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2015): 第一部分.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5, 30(7): 747-754.
|
| 2. |
鄭宏, 張建奎, 雷爽, 等. 辨證施術推拿按摩對痙攣型腦癱粗大運動功能及中醫證候積分的影響.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3, 28(10): 952-954.
|
| 3. |
黃斌, 姜淑云, 孫武權, 等. 腦癱步態特征及治療.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 15(9): 127-129.
|
| 4. |
冉茂群, 周世林, 肖農, 等. 腦性癱瘓兒童的步態特征分析.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3, 17(41): 7329-7334.
|
| 5. |
萬勇, 劉潔, 陳啟明, 等. 懸吊運動治療的臨床應用進展. 中國康復, 2015(4): 304-306.
|
| 6. |
胡智宏, 孔葉平, 葉倩. 懸吊訓練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6, 31(8): 924-927.
|
| 7. |
鄒林霞, 林小苗, 陳維華, 等. 懸吊運動治療在腦康復中的臨床應用進展.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7, 8(14): 12-13.
|
| 8. |
金冬梅, 燕鐵斌, 曾海輝. Berg 平衡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研究.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03, 18(1): 25-27.
|
| 9. |
燕鐵斌. 臨床痙攣指數: 痙攣的綜合臨床評定. 現代康復, 2000, 4(1): 88-89.
|
| 10. |
史惟, 王素娟, 徐秀娟, 等. 三種粗大運動評估方法在嬰幼兒腦癱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04, 12(3): 223-225.
|
| 11. |
孫霞, 李莉, 秦萌. 小兒腦性癱瘓臨床類型、伴發病、并發癥及治療情況分析.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08, 16(7): 114-115.
|
| 12. |
雷德寶, 吳校林, 朱銳, 等. 下肢機器人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三維步態分析系統測試結果的影響.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9, 18(12): 1323-1327.
|
| 13. |
鄔儀杰. 腦性癱瘓偏癱型三維步態分析步行時空參數和站立相關節運動特征. 重慶: 重慶醫科大學, 2015.
|
| 14. |
Kumar C, Vaidya S. Effectiveness of myofascial release on spasticity and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diplegic cerebral pals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 J Phys Med Rehabil, 2014: 3.
|
| 15. |
Morrell DS, Pearson JM, Sauser DD. Progressive bone and joint abnormalities of the spine and lower extremities in cerebral palsy. Radiographics, 2002, 22(2): 257-268.
|
| 16. |
黃宏亮, 伍丹. 核心肌群訓練對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步行周期的影響.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2018, 10(5): 383-385.
|
| 17. |
韓凍, 夏文廣, 鄭嬋娟, 等. 懸吊運動對腰段脊髓損傷患者平衡功能的療效. 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 2018, 14(3): 141-146.
|
| 18. |
趙彬, 唐強, 王艷, 等. 懸吊運動療法結合功能性電刺激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的影響. 中國康復, 2019, 34(10): 529-531.
|
| 19. |
高志萍, 熊華春, 肖寧, 等. 懸吊訓練對腦癱患兒姿勢控制及平衡能力的影響.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8, 40(11): 854-857.
|
| 20. |
范桃林, 周文穎, 陳冬冬, 等. 懸吊療法聯合肌內效貼對痙攣型腦癱兒童行走能力的療效分析.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9, 27(6): 652-655.
|
| 21. |
康貝貝, 徐磊, 范艷萍, 等. 兒童懸吊運動訓練系統治療不隨意運動型腦性癱瘓的臨床研究.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8, 33(5): 556-558.
|
| 22. |
包偉麗, 湯雯. 下肢康復機器人結合兒童懸吊訓練對運動障礙兒童粗大運動功能的療效. 臨床與病理雜志, 2018, 38(10): 2192-2196.
|
| 23. |
Van Criekinge T, Saeys W, Vereeck L, et al. Are unstable support surfaces superior to stable support surfaces during trunk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Disabil Rehabil, 2018, 40(17): 1981-1988.
|
| 24. |
Morat T, Holzer D, Trumpf R. Trunk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dynamic sling training exercises. Int J Exerc Sci, 2019, 12(1): 59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