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illp RD, Carlet JM, Masur H,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08, 34(1): 17-60.
|
| 2. |
方明, 鄧醫宇, 江穩強, 等. 脈搏指示連續心排血量監測對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標導向性治療后續治療的指導意義. 廣東醫學, 2013, 34(7): 1029-1032.
|
| 3. |
邱海波, 楊毅, 劉松橋. 2004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療指南系列講座(2)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容量復蘇和血管活性藥物應用.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2004, 16(8): 451-453.
|
| 4. |
湯文杰, 葉高峰, 溫興杰, 等. 脈搏指示劑連續心排量監測在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基層醫藥, 2014, 21(7): 974-976.
|
| 5. |
陳齊紅, 鄭瑞強, 林華, 等. 不同液體管理策略對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響.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2011, 23(3): 142-145.
|
| 6. |
喻莉, 龍鼎, 許濤, 等. 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療臨床分析.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0, 20(23): 26-32.
|
| 7. |
王敏, 岳琳瑩. PICCO容量性指標在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中的臨床應用. 中國醫藥指南, 2010, 8(32): 216.
|
| 8. |
劉興榮, 苗齊, 張恒. 血液或腹膜透析患者行體外循環心臟大血管手術的中期結果分析.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2, 19(5): 524-528.
|
| 9. |
張金洲, 易定華, 王文, 等. 腹膜透析治療心臟手術后腎功能衰竭.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03, 10(2): 136-138.
|
| 10. |
盧院華, 劉玲, 邱曉華. 早期目標導向治療對感染性休克組織灌注和氧代謝的影響.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3, 22(4): 346-351.
|
| 11. |
陳齊紅, 鄭瑞強, 林華, 等. 感染性休克液體管理對預后的影響,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2010, 3(6): 369-371.
|
| 12. |
羅金龍, 李樹生, 楊光田. 液體平衡狀況與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預后的關系. 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2008, 14(5): 250-251.
|
| 13. |
羅建, 樓炳恒, 張偉文. 連續心排量監測技術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療中的應用. 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2, 12(4): 278-280.
|
| 14. |
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 成人嚴重感染與感染性休克血流動力學監測與支持指南(2006).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2007, 27(1): 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