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向蓮, 喻佳潔, 李幼平, 等. 震后人群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工具的衛生技術評估之一:評估工具的使用現狀.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5, 15(12): 1437-1446.
|
| 2. |
石洲寶, 王彥成, 張玉堂, 等. 5·12大地震對甘肅省隴南地震災區人群心理健康狀況影響的調查分析. 衛生職業教育, 2009, 27(10): 113-115.
|
| 3. |
王正中, 杜俞瑾. 關于5·12地震對隴南災區群眾心理健康影響的調查研究. 第三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論文集, 2009: 344-350.
|
| 4. |
楊慧, 寧寧, 朱紅, 等. 震災傷員救治醫務人員再次應對大地震的心理應激反應研究. 現代預防醫學, 2012, 39(7): 1720-1722.
|
| 5. |
張華, 陸皓, 馬巍, 等. 軍隊醫院文職護理人員對地震災害心理應激反應的調查. 護理學雜志, 2014, 29(2): 13-14.
|
| 6. |
寧寧, 李玲利, 廖燈彬, 等. 參與汶川地震傷員救治與未參與傷員救治外科醫務人員的心理狀況分析. 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8, 33(9): 769-774.
|
| 7. |
馮瓊, 周義文. 災后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問題調查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08, 3(34): 231-232.
|
| 8. |
李敏, 張慶玲, 陳鐵流, 等. 汶川地震后送傷員心理狀況分析. 中華創傷雜志, 2009, 25(3): 264-266.
|
| 9. |
陳祥慧, 馮瓊華, 吳景芬, 等. 5·12汶川大地震127例傷員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09, 6(1): 45-46.
|
| 10. |
孫偉偉. 青海玉樹地震后受傷災民心理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甘肅: 蘭州大學, 2011.
|
| 11. |
黃怡, 楊成, 吳傳松, 等. 5·12四川地震后綿陽市部分傷員康復過程中的心理調查淺析. 臨床急診雜志, 2009, 10(1): 8-10.
|
| 12. |
黃雪花, 劉可智, 李小麟. 早期心理干預對玉樹地震受傷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0, 18(11): 1321-1322.
|
| 13. |
郭小朝, 孔巧, 王煥斌. 抗震救災一個月后部隊官兵的心理健康狀況. 太原: 全軍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09: 25-27.
|
| 14. |
宋梓祥, 李光耀, 李寧, 等. 抗震救災對救援官兵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干預性研究. 精神醫學雜志, 2010, 23(1): 54-55.
|
| 15. |
王進禮, 張月娟, 趙春云, 等. 官兵地震救援心理應激狀況的調查分析. 武警醫學, 2009, 20(3): 209-212.
|
| 16. |
張麗萱, 武小梅, 史培圣, 等. 抗震救災不同階段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調查與研究. 太原: 全軍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09: 30-32.
|
| 17. |
陳莉, 王泠然. 汶川地震后重災區高三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 醫學與社會, 2009, 22(10): 48-49.
|
| 18. |
魯丹, 金英姿. 地震災后中職學生心理安撫活動模式研究.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1, 19(1): 59-61.
|
| 19. |
楊艷杰, 喬正學, 邱曉惠, 等. 地震災區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中國公共衛生, 2008, 24(12): 1512-1513.
|
| 20. |
張曉茹,成云,唐琳. 蘆山地震災區初中生心理干預效果評價. 中國公共衛生, 2014, 30(10): 1338-1341.
|
| 21. |
張曉茹, 成云, 楊志偉. 地震災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中國學校衛生, 2014, 35(2): 216-218.
|
| 22. |
楊國周, 呂香茹, 劉琦, 等. “5·12”地震后隴南災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衛生職業教育, 2009, 27(15): 153-155.
|
| 23. |
Casacchia M, Bianchini V, Mazza M, et al. Acute stress reaction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the help-seekers after the L'Aquila earthquake. Psychopathology, 2013, 46(2): 120-130.
|
| 24. |
Chen CC, Yeh TL, Yang YK, et al. Psychiatric morbidity and post-traumatic symptoms among survivors in the early stage following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aiwan. Psychiatry Res, 2001, 105(1-2): 13-22.
|
| 25. |
云南盈江地震后3周受災群眾心理狀況和社會心理支持供需調查. 廣州: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 2011.
|
| 26. |
崔利軍, 栗克清, 徐建國, 等. 四川省安縣災民地震后1個月的精神狀況初步調查.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09, 35(5): 300-301.
|
| 27. |
任凱, 彭龍顏, 邢濟春, 等. 什邡地震災區984名災民心理健康調查.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 2008, 24(3): 243-245.
|
| 28. |
汪達山, 王勝, 陳建華. 地震災區不同人群心理狀況分析. 安徽池州: 第十次全國行為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 141.
|
| 29. |
郭陽, 陳愛敏, 林浩春, 等. “5·12”汶川大地震傷員心理應激狀況調查.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08, 28(7): 1114-1116.
|
| 30. |
李云歌, 段明君, 王瑧, 等. 地震傷員外科救治醫護人員的壓力水平和特質應對方式.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10, 24(2): 93-96.
|
| 31. |
劉笑昆, 薛云珍. 心理受災一、二級人群的情緒及認知現況調查.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10, 24(4): 318-319.
|
| 32. |
田國強, 陳正平, 甘建光. 綜合性醫院地震災區傷病員的心理干預模式探索. 醫學與社會, 2010, 23(5): 84-86.
|
| 33. |
徐菊英, 彭紹斌, 郝中偉, 等. 后方醫院收治地震災區傷員心理危機干預的策略研究. 東南國防醫藥, 2009, 11(1): 56-58.
|
| 34. |
秦志紅, 周宏宇. 后方醫院在收治地震災區傷員過程中心理危機干預的策略研究. 太原: 全軍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09: 177-178.
|
| 35. |
李玲, 王延江, 王琳, 等. 汶川地震后送至重慶傷員的心理應激狀況及干預效果. 中華創傷雜志, 2011, 27(11): 1028-1032.
|
| 36. |
來穗“5.12”大地震傷員心理應激狀況初步調查. 長春: 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 2008.
|
| 37. |
謝淑娟, 李紅, 陳艷. 165名汶川地震傷員心理健康調查和心理護理效果.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0, 18(5): 558-560.
|
| 38. |
姚林燕, 吳衛利, 章迎春. 45例地震傷員的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及護理. 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12): 1067-1069.
|
| 39. |
胡利君, 謝小華, 龔敏, 等. 地震后赴外地治療傷員及家屬的心理干預效果評價.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9, 30(14): 1786-1787.
|
| 40. |
張麗霞, 原巖波, 王澤榮, 等. 汶川地震后1個月內不同受災群體心理應激狀況調查.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10, 24(2): 157-158.
|
| 41. |
陳立敏, 尹國芳, 張玲香, 等. 對來杭州的四川地震傷員心理干預研究. 醫學與社會, 2009, 22(4): 50-52.
|
| 42. |
吳光現. 地震災區傷員心理狀況調查及心理干預96例報告. 中國民康醫學, 2011, 23(2): 220-221.
|
| 43. |
李小麟, 張麒, 胡曉林, 等. 四川5·12地震住院傷員心身狀態調查及急性期干預. 華西醫學, 2009, 28(10): 2505-2508.
|
| 44. |
王鶴秋, 金枝, 張瀅, 等. 78例居喪者災后1周心理狀況的分析. 浙江醫學, 2010, 32(5): 783-785.
|
| 45. |
黃文武, 沈連相, 朱未名, 等. 地震災區學生和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對照分析.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08, 42(11): 806-809.
|
| 46. |
梁川, 王楨, 江新會, 等. 汶川地震后高三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其影響因素.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09, 18(8): 743-746.
|
| 47. |
傅秀珍, 王影. 汶川地震嚴重創傷患者的中西醫護理干預研究.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09, 15(9): 105-108.
|
| 48. |
張曉茹, 石靜, 彭懷晴, 等. 蘆山地震災區小學生心理干預前后比較研究. 環境衛生學雜志, 2014, 4(1): 12-16.
|
| 49. |
黃雪花, 梁雪梅, 張建承. 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華西醫學, 2009, 24(4): 1003-1005.
|
| 50. |
王震宇, 沙維偉, 顧小揚, 等. 110例四川汶川地震災區傷員心理狀況調查研究.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09, 13(9): 42-44.
|
| 51. |
王震宇, 沙維偉, 顧小揚, 等. 四川汶川地震災區傷員和傷員家屬心理狀況調查研究. 精神醫學雜志, 2009, 22(3): 193-194.
|
| 52. |
章夏萍, 黃小萍, 陸遠強, 等. 汶川地震后轉移杭州救治傷員的心理狀況調查. 中華創傷雜志, 2009, 25(12): 1100-1101.
|
| 53. |
王秀紅, 張英英, 魏欣, 等. 汶川大地震災后異地安置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 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9): 251-252.
|
| 54. |
范惠民, 孫梅芹, 肖欣榮, 等. 汶川地震后軍隊住院高齡老干部創傷后應激障礙調查. 四川醫學, 2010, 31(7): 1012-1014.
|
| 55. |
牛雅娟, 朱鳳艷, 鄒義壯. 都江堰應屆高考生和教師災后心理健康狀況和干預模式初探.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9, 23(3): 179-182.
|
| 56. |
張妍, 許芳, 孔繁昌, 等. 震后不同時期災區初中生身心健康與應對方式特點. 中國學校衛生, 2011, 32(3): 294-296.
|
| 57. |
張理義, 宋梓祥, 張廣亞, 等. 地震救援官兵心身健康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及其干預研究.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1, 20(1): 56-58.
|
| 58. |
Sun XY, Fan HM, Bai B, et al. Psychosomatic conditions of th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xposed to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Int J Behav Med, 2014, 21(4): 730-735.
|
| 59. |
黃雪花, 劉可智, 黃霞, 等. 平衡模式心理干預在蘆山地震傷員早期心理干預中的應用研究. 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4, 45(3): 533-535, 541.
|
| 60. |
那龍, 賈晉萍, 王斌紅, 等. “5·12”地震對災民心理狀況的調查.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9, 40(8): 709-710.
|
| 61. |
李惠玲, 何述平. 不同年齡地震傷病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四川省衛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8, 27(3): 205-207.
|
| 62. |
李敏, 李培培, 張麗麗, 等. 汶川地震救援武警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09, 18(3): 196-198.
|
| 63. |
陳文軍, 徐志鵬. 地震救援某部隊早期心理狀況分析. 太原: 全軍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09: 7-10.
|
| 64. |
宋康興, 馮麗潔, 沈洪, 等.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應急救災人員癥狀測評結果分析.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2008, 20(8): 490-492.
|
| 65. |
何義周, 何彬艷, 張晗輝.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綿陽應急救災人員癥狀測評結果分析. 中國醫學創新, 2009, 6(26): 26-28.
|
| 66. |
馬群華, 賀南翔, 蒲春波. 都江堰市地震災區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 四川醫學, 2009, 30(9): 1492-1495.
|
| 67. |
梁海霞, 李玉虹. 5·12特大地震后30名孕婦心理狀況分析. 實用醫學雜志, 2009, 25(12): 2091.
|
| 68. |
張理義, 王艷玲, 姚高峰, 等. 情景再現對地震1個月后青少年情緒狀況影響的觀察. 人民軍醫, 2012, 55(12): 12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