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肖蓉, 張小遠. 外軍軍人心理健康研究進展.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3, 17(11): 788-791.
|
| 2. |
王雯, 徐莎莎, 畫妍, 等. 特殊環境下我國軍人心理狀況研究進展. 西南國防醫藥, 2013, 23(12): 1377-1378.
|
| 3. |
王佳, 徐朝霞, 汪濤. 特殊環境空軍軍人人際敏感特點及其與人格特征和情緒的關系.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15, 29(12): 952-956.
|
| 4. |
楊長君. 多樣化軍事任務中軍人心理應激的預防. 軍事交通學院學報, 2014, 16(8): 78-80.
|
| 5. |
李拮, 李進, 劉陽, 等. 汶川地震后一年參與災區醫療救援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09, 9(11): 1151-1154.
|
| 6. |
汪向東, 王希林, 馬弘.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 1999, (增刊): 31-35.
|
| 7. |
李向蓮, 喻佳潔, 李幼平, 等. 震后人群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工具的衛生技術評估之一: 評估工具的使用現狀.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5, 15(12): 1437-1446.
|
| 8. |
喻佳潔, 李向蓮, 李幼平, 等. 震后人群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工具的衛生技術評估之二: 評估工具的有效性、安全性、適用性和經濟性評價.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6, 16(1): 102-110.
|
| 9. |
劉俊麗, 劉云波, 馮正直, 等. 12 486 名軍人 SCL-90 測試結果分析.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5, 13(6): 423-427.
|
| 10. |
趙名娟, 張金濤. 軍事應激下軍人心理應激反應研究進展. 2011, 17(3): 255-257.
|
| 11. |
楊必杰. 軍人心理應激狀況及策略. 健康導報(醫學版), 2014, 12(19) : 148.
|
| 12. |
Bagheri B, Meshkini F, Dinarvand K,et al. Life Psychosocial Stresse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t J Prev Med, 2016, 14(7): 106.
|
| 13. |
Egido JA, Castillo O, Roig B,et al. Is psycho-physical stres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A case-control study.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2, 83(11): 1104-1110.
|
| 14. |
Steptoe A. Diabetes: Stress resilienc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at Rev Endocrinol, 2016, 12(4): 189-190.
|
| 15. |
Goodhand JR, Wahed M, Mawdsley JE,et al. Mood disorder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relation to diagnosis, disease activity, perceived stress, and other factors. Inflamm Bowel Dis, 2012, 18(12): 2301-2309.
|
| 16. |
王西濤, 馮國君, 符中明, 等. 高原部隊進駐高海拔地域演練官兵心理應激調查與分析. 臨床軍醫雜志, 2004, 4(32): 83-84.
|
| 17. |
胡光濤, 宋航, 王國威, 等. 急進高原遂行任務對汽車兵心理應激和心理彈性的影響. 西南國防醫藥, 2015, 25(1): 63-66.
|
| 18. |
韓平陽, 何松柏, 曹繼霞. 高原汽車兵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軍事交通學院學報, 2015, 11(2): 68-72.
|
| 19. |
舒文銳, 潘霄, 林寧, 等. 駐高原某部隊汽車運輸兵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醫學與社會, 2015, 28(11): 84-90.
|
| 20. |
劉素珍. 軍人心理問題自我評估結果的分析.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02, 23(8): 905-907.
|
| 21. |
李贏. 集訓新兵心理健康和適應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長沙: 中南大學, 2007.
|
| 22. |
李權超. 新兵心理健康及相關因素調查與心理干預的研究. 廣州: 第一軍醫大學, 2003.
|
| 23. |
陳豐, 趙金靜, 冷玉新, 等. 某警衛部隊新兵癥狀自評量表常模及結果分析.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1, 19(10): 1219-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