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葛均波, 徐永健. 內科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
| 2. |
Luo J, Shang Q, Han M, et 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for angina pectoris: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m J Chin Med, 2014, 42(1): 37-59.
|
| 3. |
Yi GZ, Qiu YQ, Xiao Y, et al. The usefulness of xuefu zhuyu tang for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4, 2014: 521602.
|
| 4. |
王擁軍, 吳兆蘇.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 2018》概要. 中國循環雜志, 2019, 34(3): 209-220.
|
| 5. |
Jneid H, Anderson JL, Wright RS, et al. 2012 ACCF/AHA focused update of th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pdating the 2007 guideline and replacing the 2011 focused updat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J Am Coll Cardiol, 2012, 60(7): 645-681.
|
| 6. |
呂莉莉, 孫蓉. 基于網絡藥理學的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作用機制分析. 中草藥, 2018, 49(11): 2606-2613.
|
| 7. |
唐金陵, Paul G. 循證醫學基礎. 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6.
|
| 8. |
王家良. 臨床流行病學.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
|
| 9. |
張冬, 張明妍, 鄭文科, 等. 中醫藥臨床試驗核心指標集構建及德爾菲法實施規范. 中醫雜志, 2017, 58(1): 20-22.
|
| 10. |
陸忠, 孫舟紅. 針刺結合活血方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療效及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8, 36(5): 1177-1180.
|
| 11. |
孫啟銀, 林霞, 唐坎凱, 等. 阿托伐他汀聯合補氣固脫中藥對不穩定型心絞痛虛寒證患者心絞痛發作程度及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影響.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6, 34(4): 1000-1003.
|
| 12. |
高儀. 復方丹參滴丸聯合氯吡格雷片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響. 中醫雜志, 2013, 54(6): 500-502.
|
| 13. |
鄭國玲, 王盛華. 血府逐瘀膠囊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觀察及機制探討.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9, 29(1): 65-68.
|
| 14. |
陳濤, 李榮, 李思寧, 等. 通竅救心油舌下給藥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 30 例臨床觀察. 中醫雜志, 2017, 58(16): 1385-1389.
|
| 15. |
王國倩, 喻敏成, 喻正科, 等. 護心康片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療效及對腫瘤壞死因子-α 和 N 端腦鈉肽的影響.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6, 23(3): 16-19.
|
| 16. |
栗新, 曹建平, 姜愛平, 等. 針刺結合西藥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療效及動態心電圖觀察. 中國針灸, 2015, 35(9): 895-896.
|
| 17. |
黃柳向, 程丑夫, 王敏. 柴蝎丹參湯對氣滯血瘀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炎癥細胞因子的影響.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5, 21(1): 191-194.
|
| 18. |
岳洪峰. 銀杏酮酯滴丸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及血清氧化應激的影響. 中國藥房, 2014, 25(19): 1785-1786.
|
| 19. |
高源, 高鴻. 銀杏葉滴丸聯用西藥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及對 P 選擇素的影響.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3, 19(12): 291-293.
|
| 20. |
江玉, 王明杰, 潘洪, 等. 蛭龍活血膠囊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及對血管內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響.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3, 19(24): 305-309.
|
| 21. |
周小明, 劉如秀, 李敏, 等. 冠心爽合劑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的療效及作用機制. 中醫雜志, 2011, 52(6): 479-482.
|
| 22. |
李軍, 張振鵬, 熊興江, 等. 穩心湯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的隨機對照研究.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6, 22(4): 154-158.
|
| 23. |
延秀敏, 樊瑞紅. 溫陽活血法內外同治陽虛血瘀型不穩定型心絞痛 70 例臨床觀察. 中醫雜志, 2017, 58(19): 1666-1670.
|
| 24. |
范金茹, 汪曼, 劉鋒. 心痛方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臨床療效及對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 2 的影響.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0, 17(5): 10-12.
|
| 25. |
劉秋霞, 楊瑩, 楊淑晴, 等. 參附舒心湯對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血清 tPAI-1、sICAM-1、MMP-9 水平的影響.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8, 36(3): 723-725.
|
| 26. |
莊逸洋, 盧茵茵, 李榮, 等. 通竅救心油舌下給藥對不穩定性心絞痛氣滯血瘀證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全科醫學, 2019, 22(16): 1983-1989.
|
| 27. |
褚福永, 劉紅旭, 張大煒, 等. 參元益氣活血膠囊聯合早期冠脈介入干預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近期生活質量的臨床研究.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14, 16(12): 2593-2597.
|
| 28. |
胡孟芬, 王瑩, 宋達琳, 等. 西雅圖心絞痛量表對益氣復脈凍干粉針劑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效果評估.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4, 32(10): 2551-2553.
|
| 29. |
劉永明, 郭蔚, 薛金貴, 等. 速效救心丸聯合早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醫雜志, 2013, 54(11): 935-938.
|
| 30. |
褚福永, 王階, 孫曉偉, 等. 血府逐瘀膠囊改善不穩定型心絞痛介入術后血瘀證患者近期生活質量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 中西醫結合學報, 2009, 7(8): 729-735.
|
| 31. |
He QY, Wang J, Zhang YL, et al. Effect of Yiqi Yangyin Decoc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Chin J Integr Med, 2010, 16(1): 13-18.
|
| 32. |
錢正瑤, 劉蕾, 王海博, 等. 心腦康膠囊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觀察.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6, 31(6): 2433-2436.
|
| 33. |
周玉文, 張志娟, 李淑芹, 等. 保心通絡湯對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血脂及血流變學的影響.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09, 27(1): 139-141.
|
| 34. |
李剛, 董大華, 劉云芹, 等. 益氣化痰祛瘀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 76 例.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09, 15(3): 224-225.
|
| 35. |
吳娟, 程丑夫. 益氣活血化痰養心湯輔助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研究.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8, 25(1): 15-18.
|
| 36. |
洪永敦, 湯林艷. 清熱活血中藥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研究. 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010, 21(4): 440-443.
|
| 37. |
張萍, 張虹, 毛靜遠. 益氣活血法對老年人不穩定型心絞痛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響.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4, 33(5): 473-476.
|
| 38. |
黃斌, 王輝, 楊濤, 等. 補陽還五湯加減對糖尿病并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內皮功能的影響.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3, 19(11): 317-321.
|
| 39. |
范金茹, 黃佳, 劉鳳英, 等. 疏肝豁痰化瘀法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療效及對 sCD40L 的影響.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09, 27(3): 517-518.
|
| 40. |
陳麗娟, 顏新, 韓天雄, 等. 溫陽活血方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不穩定型心絞痛 42 例臨床研究. 中醫雜志, 2012, 53(3): 207-211.
|
| 41. |
常智玲, 何江, 李溥, 等. 降香舒心膠囊對氣滯血瘀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2, 18(23): 297-301.
|
| 42. |
毛以林, 簡維雄, 袁肇凱, 等. 參丹飲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栓調節蛋白和內皮素-1 的影響.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09, 27(2): 267-269.
|
| 43. |
莊逸洋, 盧茵茵, 李榮, 等. 通竅救心油舌下給藥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氣滯血瘀證患者炎癥指標的影響. 中醫雜志, 2018, 59(20): 1758-1762.
|
| 44. |
蘇偉, 高楓, 周春剛, 等. 瓜蔞薤白半夏湯對痰濁閉阻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漿 MMP-9 和 TIMP-1 水平的影響. 時珍國醫國藥, 2016, 27(4): 890-892.
|
| 45. |
劉振, 王昕, 劉亮亮, 等. 益氣逐瘀丸對氣虛血瘀型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 CX-CL16、MMP-9 水平的影響.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5, 31(4): 314-316.
|
| 46. |
朱哲蓓, 姜紅菊, 宋偉興, 等. 紅花黃色素對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 Th1/2 細胞漂移的干預作用.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3, 29(3): 166-168+179.
|
| 47. |
袁華, 胡國恒, 陳亞. 自擬化痰祛瘀通脈湯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清超敏 C 反應蛋白和白細胞介素 6 的影響.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6, 23(2): 49-51.
|
| 48. |
張三林, 岳榮喜, 衛世強, 等. 莪紅片對不同證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6、18 和 C 反應蛋白的影響.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0, 17(2): 15-17.
|
| 49. |
麻京豫. 丹紅注射液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 Hcy、hs-CRP、NT-proBNP 的影響研究. 中藥藥理與臨床, 2015, 31(1): 232-234.
|
| 50. |
王麗, 楊月, 于奎花, 等. 耳穴貼壓法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病人 C 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 護理研究, 2014, 28(16): 1978-1979.
|
| 51. |
陳維, 孟憲萌, 關樂, 等. 大柴胡湯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血清 Ghrelin 和 Obestatin 的表達及腸道菌群構成的影響.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8, 24(12): 169-174.
|
| 52. |
蔣文波, 顧寧, 陳昊, 等. 針刺結合西藥干預對不同心肌梗死溶栓危險分層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瘀證臨床觀察. 中國針灸, 2016, 36(12): 1233-1236.
|
| 53. |
彭曉霞, 唐迅. 臨床研究設計. 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7.
|
| 54. |
曾憲濤, 熊期, 沈可. Meta 分析系列之十三: 盲法的評價.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3, 5(4): 331-333.
|
| 55. |
John PAI, Stephen JWE, Peter CG, 等. 更好地報告隨機試驗中的危害: CONSORT 聲明擴展版.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06, 6(9): 682-689.
|
| 56. |
韓如雪, 李庚, 陳賢坤, 等. 中醫臨床研究中核心結局指標集測量工具的選擇. 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019, 30(6): 745-749.
|
| 57. |
邢冬梅, 張俊華, 張伯禮. 中醫臨床研究核心結局指標集形成路徑.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4, 29(5): 1352-1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