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家統計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國統計, 2023, 3(3): 12-29.
|
| 2. |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 總體要求、重大行動及主要指標. 中國循環雜志, 2019, 34(9): 846-858.
|
| 3. |
李俊, 吳永江. 系統論視域下新時代健康中國治理: 邏輯結構與倫理向度.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2, 43(5): 181-188.
|
| 4. |
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
| 5. |
沈圳, 胡孝乾, 仇軍. 我國體醫融合的研究進展、熱點聚焦與未來展望. 體育學研究, 2021, 35(1): 9-19.
|
| 6. |
董宏, 戴俊, 殷鵬. 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體醫融合服務供給模式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9, 53(9): 15-21.
|
| 7. |
王世強, 呂萬剛. “健康中國”背景下慢性病防治的體醫融合服務模式探索.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20, 28(10): 792-797.
|
| 8. |
馮振偉, 韓磊磊. 融合·互惠·共生: 體育與醫療衛生共生機制及路徑探尋. 體育科學, 2019, 39(1): 35-46.
|
| 9. |
蔡建光, 曹琳, 周向華. 健康中國戰略引領下的體醫深度融合: 學理、價值與進路.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 25(2): 176-184.
|
| 10. |
薛欣, 徐福振, 郭建軍. 我國體醫融合推行現狀及政策問題確認研究. 體育學研究, 2021, 35(1): 20-28.
|
| 11. |
王玉寶, 吳宗輝, 胡永國, 等. 我國體醫融合政策執行的制約因素與路徑選擇—基于史密斯政策執行過程模型的分析.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22, 39(11): 801-805, 828.
|
| 12. |
Estrada MAR. Policy modeling: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J of Policy Model, 2011, 33(4): 523-536.
|
| 13. |
陳振明. 公共政策分析導論.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5.
|
| 14. |
張永安, 郄海拓. 國務院創新政策量化評價—基于PMC指數模型.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7, 34(17): 127-136.
|
| 15. |
韓磊磊, 王艷艷, 賀立娥, 等. 英國運動轉介計劃的發展經驗對我國體醫融合的啟示.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20, 37(2): 137-144.
|
| 16. |
王蕾, 張戈, 陳佩杰, 等. 體力活動納入生命體征與運動轉介制度: 國外經驗與中國路徑.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2, 46(7): 76-88.
|
| 17. |
馮振偉, 張瑞林, 韓磊磊. 體醫融合協同治理: 美國經驗及其啟示.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8, 52(5): 16-22.
|
| 18. |
徐士韋, 肖煥禹, 譚小勇. 體力活動: 美國國家健康政策之要素—基于美國健康公民戰略的考察.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4, 38(1): 2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