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大學附華山醫院 神經內科(上海 200040);
洪震, Email: hongzhen@medmail.com.cn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Get Citation

癲癇是神經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其治療主要依賴于藥物。傳統抗癲癇藥物(AEDs)通常不良反應較多,多和其他藥物之間存在相互作用。拉考沙胺(LCM)作為第三代新型 AEDs,于 2008 年在美國上市,是目前唯一已知選擇性作用于慢失活鈉通道 AEDs,現歐美已獲得≥4 歲部分性癲癇患者添加及單藥治療的適應證。在中日臨床試驗中作為≥16 歲難治性部分性發作癲癇患者的添加治療,16 周 50% 有效率高達 49.2%。此外,真實世界研究也證明了 LCM 早期添加治療 6 個月癲癇無發作率可達 45.5%。安全性方面,長達 8 年的開放標簽研究顯示長期用藥耐受性好,不良反應多為輕中度,主要包括頭暈、頭痛、惡心、復視等。

Citation: 虞培敏, 洪震. 拉考沙胺—部分性癲癇發作的新選擇. Journal of Epilepsy, 2019, 5(5): 367-371. doi: 10.7507/2096-0247.20190059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Epilepsy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 Previous Article

    Risk factors for secondary epilepsy after traumatic skull defect repair
  • Next Article

    MRI、18F-FDG PET 以及 PET/MRI 在難治性癲癇術前精準定位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