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Keyword
"下鼻甲" 3 results
-
目的:探討鼻內窺鏡下下鼻甲成形術加骨折外移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對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的56例患者在00內窺鏡下骨折下鼻甲,切除下鼻甲增生肥厚部分外側面黏膜及其下肥大骨質,內側的黏膜瓣保留并覆蓋在下鼻甲創面上形成新下鼻甲。隨訪1到2年。結果: 56例中,治愈42例(75.0%),有效13 例(23.2%),無效1例(1.8%),總有效率98.2%,無并發癥發生。結論: 鼻內窺鏡下下鼻甲成形術加骨折外移術是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較為理想的手術方法。
Release date:2016-09-08 10:02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摘要】 目的 探討下鼻甲成形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 方法 對50例下鼻甲成形術(A組)與38例行傳統下鼻甲部分切除術(B組)患者進行對照分析,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出血量、鼻腔通氣時間與黏膜恢復時間。 結果 鼻內鏡下鼻甲成形術(A組)術中、術后出血量少,鼻腔通氣和黏膜恢復時間較傳統下鼻甲切除術組(B組)短,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術后隨訪3~6個月,A、B組有效率分別為98%和94.7%。 結論 鼻內鏡下鼻甲成形術較傳統的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更微創,術后療效更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Release date:2016-09-08 09:51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目的研究頑固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規律和鼻內鏡電凝止血術替代后鼻孔填塞術的療效。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因頑固性鼻出血接受鼻內鏡電凝止血術的患者120例,其中入院前行后鼻孔填塞者31例。總結其出血部位規律,探討鼻內鏡電凝止血術替代后鼻孔填塞術的有效性。
結果120例患者中,出血部位位于嗅裂52例(43.3%),下鼻甲-下鼻道37例(30.8%),鼻中隔20例(16.7%),中鼻道7例(5.8%),鼻咽部4例(3.3%);行1次手術者113例(94.2%),2次手術者6例(5.0%),3次手術并轉院者1例(0.8%),治愈率99.2%。在入院前行后鼻孔填塞的31例患者中,出血部位位于下鼻甲-下鼻道15例(48.4%),嗅裂11例(35.5%),鼻中隔5例(16.1%);行1次手術者27例(87.1%),2次手術者4例(12.9%)。
結論頑固性鼻出血最常見的出血部位為嗅裂、下鼻甲-下鼻道、鼻中隔,并非為傳統理論所認為的蝶腭動脈和鼻-鼻咽靜脈叢。用鼻內鏡電凝止血術替代后鼻孔填塞術治療頑固性鼻出血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