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過CT影像資料評價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與顱內出血量的關系及其預后。方法:收集1998~2006年臨床診斷為缺氧缺血性腦病70例新生兒患者的CT資料,觀察CT圖像顯示的腦出血量,分析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性腦病和出血部位與顱內出血量和預后的關系。結果:新生兒缺氧后輕、中度出血在1~2周內均可完全吸收,發生在基底節或大腦白質區域的重度出血預后較差。結論:顱內出血量與窒息缺氧程度呈正相關;發生在不同部位的出血,其預后不同。
目的:評價先天性心臟病(CHD)不同病變類型在64層螺旋CT(64-MDCT)三維重建圖像上的表現及顯示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36例CHD患者的64-MDCT資料,分別在軸位、冠狀、矢狀位及容積再現(VR)重組圖像上觀察病變,統計分析不同重組圖像顯示總體病變及房、室間隔缺損效果有無差異。結果:36例患者共有病變59處,軸位、冠狀及矢狀位圖像在發現病變(59處,100.0%;57處,96.6%;53處,89.8%)及室間隔缺損顯示(顯示效果評分:41、38及39分)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但軸位圖像顯示房間隔缺損明顯優于冠、矢狀位圖像(顯示效果評分:19、13及12分)(P<0.05)。VR圖像與軸位及冠、矢狀位圖像顯示心外大血管病變效果無差異P>0.05)。不同類型病變在軸位,冠、矢狀位及VR圖像上表現特征不盡相同,而不同重組圖像有各自優勢顯示的病變類型。結論:64-DCT三維重建圖像能夠很好地顯示先心病各種類型病變,了解不同重建圖像上病變表現特征及顯示效果有利于做出準確、全面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