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輔助后內側切口及抗滑鋼板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對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的28例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病患(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齡37歲)進行輔助后內側切口及抗滑鋼板的臨床手術治療。結果:術后隨訪,24例效果良好,4例出現不良反應,經修復后愈合。結論:術后關節功能及切口恢復良好,外側支撐鋼板+后內側抗滑鋼板的雙切口雙鋼板的手術方法是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故在臨床上有推廣價值,但有待大規模病例來驗證。
目的:探討經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本組35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其中20例行術中后路減壓, 8例經椎弓根行病椎植骨。35例均行關節突及橫突間植骨。并測量術前、術后傷椎前后緣平均高度(百分比)和Cobb’s角,椎管截面積.結果: 術后傷椎前后緣平均高度(百分比)和Cobb’s角,椎管截面積各項指標與術前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Plt;0.01)。術后隨訪9~21個月,平均13.2個月。無一例出現神經癥狀加重,2例出現內固定斷裂并完整取出。結論: 經后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療效確切,是治療胸腰椎骨折的一種創傷小,操作簡單,固定可靠的手術方法。
摘要:目的:探討小切口全髖關節置換的療效及優缺點。方法:針對性選取我院行THA的病員48例,分為初期小切口THA組、熟練小切口THA組、傳統切口THA組,各組16例。記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12小時引流量、手術時間及Harris評分,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初期小切口THA組平均出血量,術后12小時平均引流量,平均手術時間等指標均高于傳統組,術后Harris評分低于傳統組,熟練組與傳統組比較,切口長度較短、術中出血量略少,術后早期Harris評分高,遠期Harris評分接近。結論:熟練小切口THA與傳統切口THA比較遠期療效無明顯優點,初期小切口THA不具微創優勢,不必強求小切口THA,并應注重學習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