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提高臨床檢驗人員尿沉渣顯微鏡檢中相似有形成分的辨認能力。 方法 通過分析2007年-2012年參加美國病理家協會和衛生部臨檢中心能力比對試驗122份圖片標本的回報結果,歸納尿沉渣相似有形成分辨認的主要錯誤,總結常見的尿沉渣中相似有形成分的形態特征和鑒別要點。 結果 122份樣本中115份鑒定結果正確,7份鑒定錯誤,錯誤率5.7%。 結論 通過定期的學習和比較,使檢驗技師尿沉渣相似有形成分的識別能力得到提升,尿沉渣檢驗質量得到提高。
引用本文:
黃玉霞,鄧山鷹,陳姣,粟軍. 尿沉渣中相似有形成分的特征及鑒別. 華西醫學, 2013, 28(7): 1074-1076. doi: 10.7507/1002-0179.20130332
復制
1. |
李驚子. 尿沉渣顯微鏡檢的臨床應用價值[J].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12, 35(9): 780-783.
|
2. |
朱愛平. 尿沉渣顯微鏡檢對腎臟病診斷的意義[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 15: 332-332.
|
3. |
Turgeon ML, Ringsrud KM. Linne and ringsrud’ s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the basics and routine techniques[M]. Elsevier/Mosby, 2011: 362-364.
|
4. |
齊云. 尿沉渣鏡檢查中真菌孢子與紅細胞形態的區別[J]. 實用醫技雜志, 2010, 17(10): 947-947.
|
5. |
劉成玉, 羅春麗. 臨床檢驗基礎[M]. 5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 170-182.
|
6. |
吳曉蔓. 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指導[M]. 4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 111-112.
|
7. |
劉莉. 顯微鏡檢查尿沉淀物中各種有形成分的檢查方法[J]. 中國醫療前沿, 2009, 8: 74-74.
|
8. |
顧可梁. 尿有形成分的識別與檢驗方法的選擇[J].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5, 28(6): 572-575.
|
9. |
朱蘇熠.臨床鏡檢學圖譜[M]. 臺北 :朱蘇熠出版社, 1996:18-54.
|
10. |
張云虎. 尿沉渣實錄彩色圖譜[M].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 156-176.
|
- 1. 李驚子. 尿沉渣顯微鏡檢的臨床應用價值[J].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12, 35(9): 780-783.
- 2. 朱愛平. 尿沉渣顯微鏡檢對腎臟病診斷的意義[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 15: 332-332.
- 3. Turgeon ML, Ringsrud KM. Linne and ringsrud’ s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the basics and routine techniques[M]. Elsevier/Mosby, 2011: 362-364.
- 4. 齊云. 尿沉渣鏡檢查中真菌孢子與紅細胞形態的區別[J]. 實用醫技雜志, 2010, 17(10): 947-947.
- 5. 劉成玉, 羅春麗. 臨床檢驗基礎[M]. 5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 170-182.
- 6. 吳曉蔓. 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指導[M]. 4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 111-112.
- 7. 劉莉. 顯微鏡檢查尿沉淀物中各種有形成分的檢查方法[J]. 中國醫療前沿, 2009, 8: 74-74.
- 8. 顧可梁. 尿有形成分的識別與檢驗方法的選擇[J].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5, 28(6): 572-575.
- 9. 朱蘇熠.臨床鏡檢學圖譜[M]. 臺北 :朱蘇熠出版社, 1996:18-54.
- 10. 張云虎. 尿沉渣實錄彩色圖譜[M].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 15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