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臨床病原菌株的分布及規律,為臨床經驗用藥提供依據。
方法 對2012年第3、4季度的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性試驗的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統計。
結果 第3季度分離菌株932株,第4季度分離菌株915株,除多重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的檢測率稍微下降外,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測率較第3季度均呈上升趨勢。
結論 第4季度耐藥菌株較第3季度增加,臨床應重視病原學檢查,開展細菌耐藥監測,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引用本文:
孫山, 樊新星. 臨床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華西醫學, 2014, 29(4): 714-717. doi: 10.7507/1002-0179.20140213
復制
隨著抗菌藥物在臨床治療中廣泛使用,病原菌耐藥現象頻繁出現,常常導致臨床治療無效,感染加重,甚至死亡。世界衛生組織也曾于2000年制定了遏制細菌耐藥性的全球發展戰略,目的在于掌握重要致病菌的耐藥性變遷情況[1 , 2 ] 。2011年原衛生部開展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目的在于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了解病原菌與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息息相關。為了解我院醫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與耐藥情況,我們對2012年7月-12月全院送檢標本中分離的病原菌藥物敏感性(藥敏)狀況進行回顧分析,旨在為臨床醫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菌種來源
收集2012年7月-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檢標本3 625份,標本主要包括:痰液、各種分泌物、血液、尿液、穿刺液等。
1.2 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
采用Microscan鑒定系統,藥敏試驗采用紙片瓊脂擴散(K-B法);自動及MIC測定判定,以敏感、中介、耐藥報告結果。選用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作標準菌。
2 結果
2.1 菌株分布
2012年7月-9月的送檢標本量及陽性率見表 1 。2012年7月-9月前5位細菌為均為G- 菌,且排前2位的都是非發酵菌;2012年10月-12月金黃色葡萄球菌G+ 菌進入前5位,且排前2位的均為腸桿菌屬,非發酵菌檢出相對減少,見表 2 。
表1
送檢樣本量及陽性率
時間 標本總量 陽性樣本數 檢出菌株數 陽性率(%)
2012年7月~9月 1 645 579 932 34.56
2012年10月~12月 1 980 601 915 30.35
表2
各標本中細菌檢出前5位分布
排位
2012年7月-9月
2012年10月-12月
細菌名稱 檢出菌株數 構成比(%) 細菌名稱 檢出數 構成比(%)
1 銅綠假單胞菌 140 15.0 大腸埃希菌 156 17.0
2 鮑曼不動桿菌 124 13.3 肺炎克雷伯菌 134 14.6
3 肺炎克雷伯菌 116 12.4 銅綠假單胞菌 116 12.7
4 大腸埃希菌 101 10.8 鮑曼不動桿菌 94 10.3
5 陰溝腸桿菌 60 6.4 金黃色葡萄球菌 62 6.8
2.2 主要臨床分離菌株對常見藥物的耐藥性
非發酵菌(不含多重耐藥菌)耐藥情況見表 3 ,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情況見表 4 ,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情況見表 5 。不產超廣譜β -內酰胺酶(ESBL)發酵菌耐藥情況見表 6 。產ESBL發酵菌耐藥情況見表 7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藥情況見表 8 。
表3
非發酵菌(不含多重耐藥菌)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
第3季度
第4季度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阿米卡星 89.38 8.85 1.77 88.41 9.42 2.17
氨芐西林/舒巴坦 90.68 9.32 0.00 88.06 8.96 2.99
氨曲南 58.77 28.07 13.16 53.66 25.61 20.73
復方磺胺甲噁唑 74.36 25.64 0.00 76.47 23.53 0.00
環丙沙星 83.98 12.99 3.03 75.71 17.86 6.43
哌拉西林 82.28 8.86 8.86 68.46 22.15 9.4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92.52 4.67 2.80 90.28 8.33 1.39
慶大霉素 80.79 12.66 6.55 78.32 12.59 9.09
替卡西林/克拉維酸 77.45 12.73 9.82 70.97 15.59 13.44
頭孢吡肟 79.74 10.78 9.48 69.39 16.33 14.29
頭孢曲松 47.06 25.63 27.31 40.26 35.71 24.03
頭孢噻肟 38.40 21.60 40.00 33.77 30.52 35.71
頭孢他啶 77.29 16.48 6.23 61.70 27.66 10.64
妥布霉素 88.44 9.78 1.78 85.61 11.51 2.88
亞胺培南(硫霉素) 88.44 8.00 3.56 87.63 8.25 4.12
左旋氧氟沙星 85.77 9.12 5.11 76.80 15.47 7.73
表4
銅綠假單胞菌(多重耐藥菌)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
第3季度
第4季度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阿米卡星 74.60 15.87 9.52 76.06 12.68 11.27
氨曲南 15.15 68.18 16.67 4.41 80.88 14.71
環丙沙星 23.94 63.38 12.68 36.36 49.35 14.29
哌拉西林 36.92 63.08 0.00 41.33 58.67 0.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16 54.84 0.00 49.33 50.67 0.00
慶大霉素 54.41 32.35 13.24 50.00 30.49 19.51
替卡西林/克拉維酸 22.58 77.42 0.00 17.91 82.09 0.00
頭孢吡肟 17.11 40.79 42.11 12.50 46.59 40.91
頭孢曲松 1.64 85.25 13.11 0.00 87.88 12.12
頭孢噻肟 1.67 91.67 6.67 0.00 96.72 3.28
頭孢他啶 24.62 58.46 16.92 20.25 56.96 22.78
妥布霉素 67.19 31.25 1.56 63.01 28.77 8.22
亞胺培南(硫霉素) 65.71 30.00 4.29 51.32 35.53 13.16
左旋氧氟沙星 26.09 57.97 15.94 33.78 48.65 17.57
表5
鮑曼不動桿菌(多重耐藥菌)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
第3季度
第4季度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阿米卡星 48.28 51.72 0.00 35.29 64.71 0.00
氨芐西林/舒巴坦 6.67 83.33 10.00 12.50 83.33 4.17
復方磺胺甲噁唑 3.57 96.43 0.00 14.89 85.11 0.00
環丙沙星 0.00 100.00 0.00 14.00 82.00 4.00
哌拉西林 7.41 92.59 0.00 4.00 88.00 8.00
慶大霉素 19.35 70.97 9.68 18.00 72.00 10.00
替卡西林/克拉維酸 11.11 88.89 0.00 6.12 83.67 10.20
頭孢吡肟 3.45 86.21 10.34 0.00 91.67 8.33
頭孢曲松 3.57 92.86 3.57 0.00 91.67 8.33
頭孢噻肟 7.14 89.29 3.57 0.00 93.62 6.38
頭孢他啶 6.67 86.67 6.67 2.00 86.00 12.00
妥布霉素 41.38 55.17 3.45 32.65 67.35 0.00
亞胺培南(硫霉素) 11.11 88.89 0.00 13.33 86.67 0.00
左旋氧氟沙星 3.70 96.30 0.00 16.00 74.00 10.00
表6
發酵菌(不含ESBL陽性菌)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
第3季度
第4季度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阿米卡星 93.31 1.00 5.69 93.09 2.93 3.99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43.75 50.00 6.25 62.07 29.71 8.22
氨芐西林 8.97 83.72 7.31 16.40 77.96 5.65
氨芐西林/舒巴坦 37.13 45.60 17.26 42.11 35.59 22.31
氨曲南 71.71 23.68 4.61 71.58 22.22 6.20
復方磺胺甲噁唑 61.79 38.21 0.00 60.32 39.68 0.00
環丙沙星 68.75 26.97 4.28 69.37 23.04 7.59
加替沙星 74.32 23.31 2.36 74.73 20.21 5.05
哌拉西林 40.06 49.68 10.26 35.26 48.36 16.37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71.94 17.74 10.32 81.72 12.01 6.27
慶大霉素 69.77 26.25 3.99 69.25 26.74 4.01
替卡西林/克拉維酸 65.27 22.51 12.22 74.87 13.59 11.54
頭孢吡肟 78.79 19.87 1.35 83.92 13.62 2.45
頭孢曲松 71.80 22.30 5.90 82.79 13.93 3.28
頭孢噻肟 71.19 22.19 6.62 81.15 14.48 4.37
頭孢他啶 74.00 23.33 2.67 81.57 16.53 1.90
頭孢西丁 53.36 44.63 2.01 66.75 26.39 6.86
頭孢唑啉 40.54 55.74 3.72 60.87 36.68 2.45
妥布霉素 65.45 27.91 6.64 64.92 26.70 8.38
亞胺培南(硫霉素) 97.95 1.37 0.68 94.91 2.95 2.14
左旋氧氟沙星 73.40 22.22 4.38 75.33 21.22 3.45
表7
發酵菌(ESBL陽性菌)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
第3季度
第4季度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阿米卡星 84.21 6.32 9.47 81.25 10.94 7.81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52.48 13.86 33.66 45.07 24.65 30.28
氨芐西林/舒巴坦 7.78 83.33 8.89 3.10 86.82 10.08
復方磺胺甲噁唑 31.87 68.13 0.00 27.78 72.22 0.00
環丙沙星 35.11 60.64 4.26 26.72 64.12 9.16
加替沙星 39.13 58.70 2.17 35.66 60.47 3.8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81.32 13.19 5.49 70.92 17.02 12.06
慶大霉素 45.16 49.46 5.38 34.92 62.70 2.38
替卡西林/克拉維酸 54.64 16.49 28.87 46.04 20.14 33.81
頭孢西丁 77.78 12.22 10.00 60.60 25.76 13.64
妥布霉素 37.63 52.69 9.68 29.23 56.15 14.62
亞胺培南(硫霉素) 97.78 2.22 0.00 96.03 3.17 0.79
左旋氧氟沙星 41.30 56.52 2.17 36.43 58.91 4.65
表8
MRSA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
第3季度
第4季度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0.00 100.00 0.00
0.00 100.00 0.00
苯唑西林
0.00 100.00 0.00
0.00 100.00 0.00
復方磺胺甲噁唑 76.19 23.81 0.00 45.16 54.84 0.00
紅霉素
4.76 80.95 14.29
0.00 92.86 7.14
環丙沙星
5.00 95.00 0.00 14.29 71.43 14.29
克林霉素 34.62 46.15 19.23 13.33 76.67 10.00
利福平 30.00 70.00 0.00 53.57 42.86 3.57
利奈唑胺 100.00
0.00 0.00 100.00
0.00 0.00
氯霉素 75.00 15.00 10.00 48.28 27.59 24.14
慶大霉素 10.00 85.00 5.00 21.43 75.00 3.57
奎奴普汀/達福普汀 90.00 10.00 0.00 80.00 16.00 4.00
替考拉寧 20.00 80.00 0.00 12.00 84.00 4.00
頭孢唑啉
0.00 100.00 0.00
0.00 100.00 0.00
萬古霉素 100.00
0.00 0.00 92.86
3.57 3.57
亞胺培南(硫霉素)
0.00 100.00 0.00
0.00 100.00 0.00
左旋氧氟沙星
5.00 90.00 5.00 16.67 79.17 4.17
3 討論
標本送檢陽性率第3季度和第4季度分別為34.56%、30.35%,送檢陽性率不足50%,這與樣本的采集運送有關,直接影響了檢驗結果的陽性率。送檢標本中痰液所占比例較大,痰液的采集應以晨痰為佳,清水漱口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采集入專用容器。痰標本在室溫一般可放置2~3 h,但時間延長可引起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等苛養菌的死亡,因此應及時送檢。膿腫標本以無菌注射器抽取為好,若不能得到抽吸物,也可用拭子在傷口深部采集滲出物,或將沾有膿汁的最內層敷料放入無菌平皿中送檢[3 ] 。
由表 2 對比可見,與第3季度相比第4季度檢出細菌分布有稍微變化,第4季度金黃色葡萄菌檢出率上升,代替了第3季度的陰溝腸桿菌。在第4季度檢出的前5位細菌當中,全是醫院感染重點監測的細菌。除多重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的檢測率稍微下降外,多重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產ESBL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MRSA的檢測率較第3季度均呈上升趨勢,應引起臨床重視。
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情況變化不明顯,第3、第4季度藥敏藥物中僅有阿米卡星敏感率>70%,第4季度僅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率有所上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從第3季度的45.16%升至49.33%,阿米卡星從74.6%升至76.06%。鮑曼不動桿菌在醫院環境中廣泛存在,在醫院感染病原菌中比例逐年上升,已成為重病監護病房醫院感染暴發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4 -6 ] 。本院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耐藥加重,第3季度所有藥物敏感率<50%,第4季度所有藥物敏感率<36%,甚至出現泛耐或者全耐的情況,可見耐藥情況有所加重。臨床科室應注意環境衛生和手衛生,對于感染該類細菌的患者,應加強消毒隔離措施[7 , 8 ] 。
與第3季度比第4季度發酵菌(不含ESBL陽性菌)的耐藥率均有所下降,特別是頭孢西丁的耐藥率由44.63%降至22.69%,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從50.00%降至29.71%,耐藥率均<30%,可經驗選用。發酵菌中頭孢曲松、頭孢噻肟的耐藥率有所升高,分別從25.63%、21.6%升至35.71%、30.52%,需提示臨床注意,作出預警。從第3、4季度發酵菌(ESBL陽性菌)耐藥情況可見,敏感率最高的均是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因此產ESBL 菌的危重患者首選碳青霉烯類[9 , 10 ] 。另外對阿米卡星比較敏感,可能與此藥不良反應嚴重,臨床應用頻率較低有關,與龔顯恩等[11 ] 報道結果相似。
MRSA第3季度對萬古霉素100%敏感,而第4季度萬古霉素敏感率有所下降,但仍在90%以上,可見萬古霉素仍是治療MRSA的最有效藥物[12 , 13 , 14 ] 。敏感率的下降提示臨床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綜上所述,我院第4季度比第3季度耐藥菌廣譜β -內酰胺酶比例有所上升,提示我們在臨床經驗用藥時應考慮耐藥情況,盡量選擇敏感率高的藥物經驗治療,及時正確地采集標本、及時送檢,根據藥敏調整用藥,這對減少耐藥的發生有極大作用[15 ] 。
隨著抗菌藥物在臨床治療中廣泛使用,病原菌耐藥現象頻繁出現,常常導致臨床治療無效,感染加重,甚至死亡。世界衛生組織也曾于2000年制定了遏制細菌耐藥性的全球發展戰略,目的在于掌握重要致病菌的耐藥性變遷情況[1 , 2 ] 。2011年原衛生部開展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目的在于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了解病原菌與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息息相關。為了解我院醫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與耐藥情況,我們對2012年7月-12月全院送檢標本中分離的病原菌藥物敏感性(藥敏)狀況進行回顧分析,旨在為臨床醫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菌種來源
收集2012年7月-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檢標本3 625份,標本主要包括:痰液、各種分泌物、血液、尿液、穿刺液等。
1.2 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
采用Microscan鑒定系統,藥敏試驗采用紙片瓊脂擴散(K-B法);自動及MIC測定判定,以敏感、中介、耐藥報告結果。選用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作標準菌。
2 結果
2.1 菌株分布
2012年7月-9月的送檢標本量及陽性率見表 1 。2012年7月-9月前5位細菌為均為G- 菌,且排前2位的都是非發酵菌;2012年10月-12月金黃色葡萄球菌G+ 菌進入前5位,且排前2位的均為腸桿菌屬,非發酵菌檢出相對減少,見表 2 。
表1
送檢樣本量及陽性率
時間 標本總量 陽性樣本數 檢出菌株數 陽性率(%)
2012年7月~9月 1 645 579 932 34.56
2012年10月~12月 1 980 601 915 30.35
表2
各標本中細菌檢出前5位分布
排位
2012年7月-9月
2012年10月-12月
細菌名稱 檢出菌株數 構成比(%) 細菌名稱 檢出數 構成比(%)
1 銅綠假單胞菌 140 15.0 大腸埃希菌 156 17.0
2 鮑曼不動桿菌 124 13.3 肺炎克雷伯菌 134 14.6
3 肺炎克雷伯菌 116 12.4 銅綠假單胞菌 116 12.7
4 大腸埃希菌 101 10.8 鮑曼不動桿菌 94 10.3
5 陰溝腸桿菌 60 6.4 金黃色葡萄球菌 62 6.8
2.2 主要臨床分離菌株對常見藥物的耐藥性
非發酵菌(不含多重耐藥菌)耐藥情況見表 3 ,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情況見表 4 ,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情況見表 5 。不產超廣譜β -內酰胺酶(ESBL)發酵菌耐藥情況見表 6 。產ESBL發酵菌耐藥情況見表 7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藥情況見表 8 。
表3
非發酵菌(不含多重耐藥菌)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
第3季度
第4季度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阿米卡星 89.38 8.85 1.77 88.41 9.42 2.17
氨芐西林/舒巴坦 90.68 9.32 0.00 88.06 8.96 2.99
氨曲南 58.77 28.07 13.16 53.66 25.61 20.73
復方磺胺甲噁唑 74.36 25.64 0.00 76.47 23.53 0.00
環丙沙星 83.98 12.99 3.03 75.71 17.86 6.43
哌拉西林 82.28 8.86 8.86 68.46 22.15 9.4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92.52 4.67 2.80 90.28 8.33 1.39
慶大霉素 80.79 12.66 6.55 78.32 12.59 9.09
替卡西林/克拉維酸 77.45 12.73 9.82 70.97 15.59 13.44
頭孢吡肟 79.74 10.78 9.48 69.39 16.33 14.29
頭孢曲松 47.06 25.63 27.31 40.26 35.71 24.03
頭孢噻肟 38.40 21.60 40.00 33.77 30.52 35.71
頭孢他啶 77.29 16.48 6.23 61.70 27.66 10.64
妥布霉素 88.44 9.78 1.78 85.61 11.51 2.88
亞胺培南(硫霉素) 88.44 8.00 3.56 87.63 8.25 4.12
左旋氧氟沙星 85.77 9.12 5.11 76.80 15.47 7.73
表4
銅綠假單胞菌(多重耐藥菌)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
第3季度
第4季度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阿米卡星 74.60 15.87 9.52 76.06 12.68 11.27
氨曲南 15.15 68.18 16.67 4.41 80.88 14.71
環丙沙星 23.94 63.38 12.68 36.36 49.35 14.29
哌拉西林 36.92 63.08 0.00 41.33 58.67 0.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16 54.84 0.00 49.33 50.67 0.00
慶大霉素 54.41 32.35 13.24 50.00 30.49 19.51
替卡西林/克拉維酸 22.58 77.42 0.00 17.91 82.09 0.00
頭孢吡肟 17.11 40.79 42.11 12.50 46.59 40.91
頭孢曲松 1.64 85.25 13.11 0.00 87.88 12.12
頭孢噻肟 1.67 91.67 6.67 0.00 96.72 3.28
頭孢他啶 24.62 58.46 16.92 20.25 56.96 22.78
妥布霉素 67.19 31.25 1.56 63.01 28.77 8.22
亞胺培南(硫霉素) 65.71 30.00 4.29 51.32 35.53 13.16
左旋氧氟沙星 26.09 57.97 15.94 33.78 48.65 17.57
表5
鮑曼不動桿菌(多重耐藥菌)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
第3季度
第4季度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阿米卡星 48.28 51.72 0.00 35.29 64.71 0.00
氨芐西林/舒巴坦 6.67 83.33 10.00 12.50 83.33 4.17
復方磺胺甲噁唑 3.57 96.43 0.00 14.89 85.11 0.00
環丙沙星 0.00 100.00 0.00 14.00 82.00 4.00
哌拉西林 7.41 92.59 0.00 4.00 88.00 8.00
慶大霉素 19.35 70.97 9.68 18.00 72.00 10.00
替卡西林/克拉維酸 11.11 88.89 0.00 6.12 83.67 10.20
頭孢吡肟 3.45 86.21 10.34 0.00 91.67 8.33
頭孢曲松 3.57 92.86 3.57 0.00 91.67 8.33
頭孢噻肟 7.14 89.29 3.57 0.00 93.62 6.38
頭孢他啶 6.67 86.67 6.67 2.00 86.00 12.00
妥布霉素 41.38 55.17 3.45 32.65 67.35 0.00
亞胺培南(硫霉素) 11.11 88.89 0.00 13.33 86.67 0.00
左旋氧氟沙星 3.70 96.30 0.00 16.00 74.00 10.00
表6
發酵菌(不含ESBL陽性菌)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
第3季度
第4季度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阿米卡星 93.31 1.00 5.69 93.09 2.93 3.99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43.75 50.00 6.25 62.07 29.71 8.22
氨芐西林 8.97 83.72 7.31 16.40 77.96 5.65
氨芐西林/舒巴坦 37.13 45.60 17.26 42.11 35.59 22.31
氨曲南 71.71 23.68 4.61 71.58 22.22 6.20
復方磺胺甲噁唑 61.79 38.21 0.00 60.32 39.68 0.00
環丙沙星 68.75 26.97 4.28 69.37 23.04 7.59
加替沙星 74.32 23.31 2.36 74.73 20.21 5.05
哌拉西林 40.06 49.68 10.26 35.26 48.36 16.37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71.94 17.74 10.32 81.72 12.01 6.27
慶大霉素 69.77 26.25 3.99 69.25 26.74 4.01
替卡西林/克拉維酸 65.27 22.51 12.22 74.87 13.59 11.54
頭孢吡肟 78.79 19.87 1.35 83.92 13.62 2.45
頭孢曲松 71.80 22.30 5.90 82.79 13.93 3.28
頭孢噻肟 71.19 22.19 6.62 81.15 14.48 4.37
頭孢他啶 74.00 23.33 2.67 81.57 16.53 1.90
頭孢西丁 53.36 44.63 2.01 66.75 26.39 6.86
頭孢唑啉 40.54 55.74 3.72 60.87 36.68 2.45
妥布霉素 65.45 27.91 6.64 64.92 26.70 8.38
亞胺培南(硫霉素) 97.95 1.37 0.68 94.91 2.95 2.14
左旋氧氟沙星 73.40 22.22 4.38 75.33 21.22 3.45
表7
發酵菌(ESBL陽性菌)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
第3季度
第4季度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阿米卡星 84.21 6.32 9.47 81.25 10.94 7.81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52.48 13.86 33.66 45.07 24.65 30.28
氨芐西林/舒巴坦 7.78 83.33 8.89 3.10 86.82 10.08
復方磺胺甲噁唑 31.87 68.13 0.00 27.78 72.22 0.00
環丙沙星 35.11 60.64 4.26 26.72 64.12 9.16
加替沙星 39.13 58.70 2.17 35.66 60.47 3.8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81.32 13.19 5.49 70.92 17.02 12.06
慶大霉素 45.16 49.46 5.38 34.92 62.70 2.38
替卡西林/克拉維酸 54.64 16.49 28.87 46.04 20.14 33.81
頭孢西丁 77.78 12.22 10.00 60.60 25.76 13.64
妥布霉素 37.63 52.69 9.68 29.23 56.15 14.62
亞胺培南(硫霉素) 97.78 2.22 0.00 96.03 3.17 0.79
左旋氧氟沙星 41.30 56.52 2.17 36.43 58.91 4.65
表8
MRSA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
第3季度
第4季度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敏感率 耐藥率 中敏率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0.00 100.00 0.00
0.00 100.00 0.00
苯唑西林
0.00 100.00 0.00
0.00 100.00 0.00
復方磺胺甲噁唑 76.19 23.81 0.00 45.16 54.84 0.00
紅霉素
4.76 80.95 14.29
0.00 92.86 7.14
環丙沙星
5.00 95.00 0.00 14.29 71.43 14.29
克林霉素 34.62 46.15 19.23 13.33 76.67 10.00
利福平 30.00 70.00 0.00 53.57 42.86 3.57
利奈唑胺 100.00
0.00 0.00 100.00
0.00 0.00
氯霉素 75.00 15.00 10.00 48.28 27.59 24.14
慶大霉素 10.00 85.00 5.00 21.43 75.00 3.57
奎奴普汀/達福普汀 90.00 10.00 0.00 80.00 16.00 4.00
替考拉寧 20.00 80.00 0.00 12.00 84.00 4.00
頭孢唑啉
0.00 100.00 0.00
0.00 100.00 0.00
萬古霉素 100.00
0.00 0.00 92.86
3.57 3.57
亞胺培南(硫霉素)
0.00 100.00 0.00
0.00 100.00 0.00
左旋氧氟沙星
5.00 90.00 5.00 16.67 79.17 4.17
3 討論
標本送檢陽性率第3季度和第4季度分別為34.56%、30.35%,送檢陽性率不足50%,這與樣本的采集運送有關,直接影響了檢驗結果的陽性率。送檢標本中痰液所占比例較大,痰液的采集應以晨痰為佳,清水漱口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采集入專用容器。痰標本在室溫一般可放置2~3 h,但時間延長可引起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等苛養菌的死亡,因此應及時送檢。膿腫標本以無菌注射器抽取為好,若不能得到抽吸物,也可用拭子在傷口深部采集滲出物,或將沾有膿汁的最內層敷料放入無菌平皿中送檢[3 ] 。
由表 2 對比可見,與第3季度相比第4季度檢出細菌分布有稍微變化,第4季度金黃色葡萄菌檢出率上升,代替了第3季度的陰溝腸桿菌。在第4季度檢出的前5位細菌當中,全是醫院感染重點監測的細菌。除多重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的檢測率稍微下降外,多重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產ESBL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MRSA的檢測率較第3季度均呈上升趨勢,應引起臨床重視。
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情況變化不明顯,第3、第4季度藥敏藥物中僅有阿米卡星敏感率>70%,第4季度僅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率有所上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從第3季度的45.16%升至49.33%,阿米卡星從74.6%升至76.06%。鮑曼不動桿菌在醫院環境中廣泛存在,在醫院感染病原菌中比例逐年上升,已成為重病監護病房醫院感染暴發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4 -6 ] 。本院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耐藥加重,第3季度所有藥物敏感率<50%,第4季度所有藥物敏感率<36%,甚至出現泛耐或者全耐的情況,可見耐藥情況有所加重。臨床科室應注意環境衛生和手衛生,對于感染該類細菌的患者,應加強消毒隔離措施[7 , 8 ] 。
與第3季度比第4季度發酵菌(不含ESBL陽性菌)的耐藥率均有所下降,特別是頭孢西丁的耐藥率由44.63%降至22.69%,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從50.00%降至29.71%,耐藥率均<30%,可經驗選用。發酵菌中頭孢曲松、頭孢噻肟的耐藥率有所升高,分別從25.63%、21.6%升至35.71%、30.52%,需提示臨床注意,作出預警。從第3、4季度發酵菌(ESBL陽性菌)耐藥情況可見,敏感率最高的均是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因此產ESBL 菌的危重患者首選碳青霉烯類[9 , 10 ] 。另外對阿米卡星比較敏感,可能與此藥不良反應嚴重,臨床應用頻率較低有關,與龔顯恩等[11 ] 報道結果相似。
MRSA第3季度對萬古霉素100%敏感,而第4季度萬古霉素敏感率有所下降,但仍在90%以上,可見萬古霉素仍是治療MRSA的最有效藥物[12 , 13 , 14 ] 。敏感率的下降提示臨床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綜上所述,我院第4季度比第3季度耐藥菌廣譜β -內酰胺酶比例有所上升,提示我們在臨床經驗用藥時應考慮耐藥情況,盡量選擇敏感率高的藥物經驗治療,及時正確地采集標本、及時送檢,根據藥敏調整用藥,這對減少耐藥的發生有極大作用[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