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總結尺側下副動脈穿支皮瓣修復肘部創面的療效。
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尺側下副動脈穿支皮瓣修復12例肘部創面。其中男8例,女4例;年齡6~56歲,平均32歲。燒傷后肘關節瘢痕攣縮7例,外傷術后肘關節創面伴尺骨或鋼板外露5例。創面范圍4 cm×3 cm~10 cm×6 cm。術前肘關節活動范圍:伸10~50°,平均27.5°;屈90~150°,平均127.5°。受傷至手術時間1~24個月,平均11個月。皮瓣切取范圍5 cm×4 cm~11 cm×7 cm,皮瓣蒂部長3~7 cm,平均4.5 cm。供區直接縫合或植皮修復。
結果 術后1例皮瓣遠端部分壞死,經二期手術植皮修復創面愈合;余11例皮瓣完全成活,創面Ⅰ期愈合。供區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2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24個月,平均13個月。皮瓣完全成活者肘部皮瓣外觀滿意,色澤良好,無需二期手術整形;1例二期植皮修復者植皮輕度攣縮。末次隨訪時,肘關節活動范圍:伸0~10°,平均3.5°;屈120~150°,平均133.0°。供區切口瘢痕隱蔽,對功能無影響。
結論 尺側下副動脈穿支皮瓣切取相對簡便、血供可靠、供區隱蔽,是修復肘部創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Citation:
孫廣峰, 金文虎, 聶開瑜, 祁建平, 魏在榮, 王達利, 鄧呈亮, 張子陽, 李書俊. 尺側下副動脈穿支皮瓣修復肘部創面.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4, 28(11): 1445-1446. doi: 10.7507/1002-1892.20140311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 1. |
丁自海, 王增濤, 鐘世鎮.皮瓣解剖學研究的三個階段.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0, 33(3):180-181.
|
| 2. |
向劍平, 顧立強.穿支皮瓣的定義和命名問題討論.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1, 34(5):355-358.
|
| 3. |
江海廷, 魏華, 程瑞修.上臂內側穿支皮瓣修復顏面部大面積皮膚軟組織缺損.實用醫藥雜志, 2013, 30(8):715-716.
|
| 4. |
黃永軍, 王增濤, 黃東.臂內側皮瓣皮支血管臨床解剖研究.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08, 26(6):585-589.
|
| 5. |
王治國, 戴景興, 楊會營.臂內側中下段皮膚穿支動脈的解剖學觀察.解剖學研究, 2012, 34(1):43-45.
|
- 1. 丁自海, 王增濤, 鐘世鎮.皮瓣解剖學研究的三個階段.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0, 33(3):180-181.
- 2. 向劍平, 顧立強.穿支皮瓣的定義和命名問題討論.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1, 34(5):355-358.
- 3. 江海廷, 魏華, 程瑞修.上臂內側穿支皮瓣修復顏面部大面積皮膚軟組織缺損.實用醫藥雜志, 2013, 30(8):715-716.
- 4. 黃永軍, 王增濤, 黃東.臂內側皮瓣皮支血管臨床解剖研究.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08, 26(6):585-589.
- 5. 王治國, 戴景興, 楊會營.臂內側中下段皮膚穿支動脈的解剖學觀察.解剖學研究, 2012, 34(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