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張政, 王剛, 丁露, 楊晨. 髕骨下骨軟骨瘤一例.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6, 30(10): 1320-1320. doi: 10.7507/1002-1892.20160270 復制
1 病例介紹
患者 女,55歲。1年前發現左膝關節髕骨下“桃核”樣大小腫物突出于皮膚表面,無痛,未行系統治療;后無明顯誘因腫物逐漸增大,左膝關節屈伸活動受限,于2014年3 月12日入院。檢查:左膝關節髕骨下方皮膚隆起明顯,無紅腫及靜脈怒張;局部可觸及一大小約8.0 cm×5.0cm× 3.0cm腫物,質硬,無壓痛及叩擊痛,腫物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活動度差;膝關節被動活動度為20~80°;左下肢遠端末梢血運良好,神經感覺、運動功能無異常。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紅細胞沉降率、肝腎功等均正常。影像學檢查:左膝關節正側位X線片示左膝關節髕下脂肪墊內高密度影(圖 1)。MRI示T1WI呈低信號,與軟骨信號相似,中間混雜部分鈣化及成骨信號;T2WI呈低信號,周圍滑膜組織增生水腫(圖 2)。診斷:左膝關節髕骨下腫物(性質待查),考慮骨軟骨瘤。

于全麻下行左膝關節髕骨下腫物切除術。取左膝前正中縱切口長約12 cm,遠端止于脛骨結節髕韌帶內側,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筋膜,電凝止血,于髕骨內緣切開關節囊。術中見腫物位于髕下脂肪墊,呈分葉狀、不規則形,大小約8.5 cm×5.5 cm×2.0 cm;腫物與周圍骨性結構無連接,部分與髕下脂肪墊粘連。將腫瘤完整切除并送病理檢查,結果示腫物呈分葉形,表面光滑,大部分骨樣,部分軟骨樣,形態學符合骨軟骨瘤(圖 3)。明確臨床診斷:左膝關節髕骨下骨軟骨瘤。術后1個月隨訪,患者左膝關節活動度改善,為0~110°;術后6個月腫物無復發(圖 4)。
2 討論
關節內骨軟骨瘤是一種較少見的良性骨腫瘤,好發于大關節周圍,特別是膝關節,會對髕腱運動及功能產生影響。膝關節內骨軟骨瘤常發生于50~60歲人群,與性別無關。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創傷是其可能誘因之一。患者常表現為膝關節不適或疼痛,髕腱受累時可伴有不同程度膝關節活動受限。病灶呈孤立、不與周圍骨性結構連接的高密度團塊,直徑1~2 cm,不侵犯關節面。X線片及CT表現為膝關節周圍軟組織內鈣化或高密度影,無骨膜反應和骨質破壞,MRI有助于區分骨和軟骨成分。本例患者特點:① 為55歲中年女性,無膝關節外傷史;② 病灶位于左膝關節髕骨下,影響膝關節活動,無關節交鎖;③ 體格檢查發現左側髕骨下質硬團塊,無活動度;④ X線片表現為髕下脂肪墊內高密度影,MRI表現為T1WI、T2WI低信號的分葉狀團塊影;⑤ 手術探查見游離體較大,表面光滑,位于關節間隙外側。這些特點與其他疾病如剝脫軟骨炎、滑膜軟骨瘤病有一定鑒別價值。對于有癥狀或影響活動的患者可行手術治療,去除腫物對髕腱的阻礙,術后患者膝關節活動度明顯提高,臨床效果滿意。
1 病例介紹
患者 女,55歲。1年前發現左膝關節髕骨下“桃核”樣大小腫物突出于皮膚表面,無痛,未行系統治療;后無明顯誘因腫物逐漸增大,左膝關節屈伸活動受限,于2014年3 月12日入院。檢查:左膝關節髕骨下方皮膚隆起明顯,無紅腫及靜脈怒張;局部可觸及一大小約8.0 cm×5.0cm× 3.0cm腫物,質硬,無壓痛及叩擊痛,腫物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活動度差;膝關節被動活動度為20~80°;左下肢遠端末梢血運良好,神經感覺、運動功能無異常。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紅細胞沉降率、肝腎功等均正常。影像學檢查:左膝關節正側位X線片示左膝關節髕下脂肪墊內高密度影(圖 1)。MRI示T1WI呈低信號,與軟骨信號相似,中間混雜部分鈣化及成骨信號;T2WI呈低信號,周圍滑膜組織增生水腫(圖 2)。診斷:左膝關節髕骨下腫物(性質待查),考慮骨軟骨瘤。

于全麻下行左膝關節髕骨下腫物切除術。取左膝前正中縱切口長約12 cm,遠端止于脛骨結節髕韌帶內側,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筋膜,電凝止血,于髕骨內緣切開關節囊。術中見腫物位于髕下脂肪墊,呈分葉狀、不規則形,大小約8.5 cm×5.5 cm×2.0 cm;腫物與周圍骨性結構無連接,部分與髕下脂肪墊粘連。將腫瘤完整切除并送病理檢查,結果示腫物呈分葉形,表面光滑,大部分骨樣,部分軟骨樣,形態學符合骨軟骨瘤(圖 3)。明確臨床診斷:左膝關節髕骨下骨軟骨瘤。術后1個月隨訪,患者左膝關節活動度改善,為0~110°;術后6個月腫物無復發(圖 4)。
2 討論
關節內骨軟骨瘤是一種較少見的良性骨腫瘤,好發于大關節周圍,特別是膝關節,會對髕腱運動及功能產生影響。膝關節內骨軟骨瘤常發生于50~60歲人群,與性別無關。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創傷是其可能誘因之一。患者常表現為膝關節不適或疼痛,髕腱受累時可伴有不同程度膝關節活動受限。病灶呈孤立、不與周圍骨性結構連接的高密度團塊,直徑1~2 cm,不侵犯關節面。X線片及CT表現為膝關節周圍軟組織內鈣化或高密度影,無骨膜反應和骨質破壞,MRI有助于區分骨和軟骨成分。本例患者特點:① 為55歲中年女性,無膝關節外傷史;② 病灶位于左膝關節髕骨下,影響膝關節活動,無關節交鎖;③ 體格檢查發現左側髕骨下質硬團塊,無活動度;④ X線片表現為髕下脂肪墊內高密度影,MRI表現為T1WI、T2WI低信號的分葉狀團塊影;⑤ 手術探查見游離體較大,表面光滑,位于關節間隙外側。這些特點與其他疾病如剝脫軟骨炎、滑膜軟骨瘤病有一定鑒別價值。對于有癥狀或影響活動的患者可行手術治療,去除腫物對髕腱的阻礙,術后患者膝關節活動度明顯提高,臨床效果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