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任明, 孫曉, 霍達, 王美娜, 李巖, 郭利平. 中國科技成果“生產-轉化”關鍵要素的系統評價.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8, 18(6): 624-628. doi: 10.7507/1672-2531.201712001 復制
長期以來,科技成果的推廣及轉化應用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總體的轉化應用率低,其中科技成果生產質量不高或轉化應用的適應性低是重要原因。目前國內探索科技成果生產及轉化應用兩個環節中關鍵因素的研究較少,本文通過對一般性科技成果“生產-轉化”類文獻進行系統評價,總結科技成果生產評價指標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效果評價指標,以期發現國內科技成果“生產-轉化”評價過程中的關鍵要素,為今后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的構建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納入標準
科技成果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文種限中文。
1.1.2 排除標準
① 綜述、摘要等;② 文獻內未涉及指標體系中明確的指標名稱或無相關指標;③ 重復發表的文獻。
1.2 文獻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 CNKI、WanFang Data、SinoMed 和 VIP 數據庫,檢索時限均為建庫至 2016 年 12 月,并輔以手工檢索和文獻追溯法收集相關研究。檢索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方式。中文檢索詞包括:科技成果、生產、轉化、應用評價和評估。以 CNKI 為例,其具體檢索策略見框 1。

1.3 文獻篩選與資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對科技成果生產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兩個方面收集資料,收集內容包括科技成果種類、指標來源、權重系數的確定方法、各級指標的具體名稱等。若有分歧,通過協商或與第三位研究者討論解決。
1.4 統計分析
本研究采用 Excel 2010 統計軟件,采用頻數對構建方法和各級指標做描述性分析,歸納總結納入文獻的基本情況,總結其評價體系構建的常用方法、原則和指標選擇。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初檢共獲得相關文獻 3 095 篇,經過逐層篩選,最終納入相關文獻 30 篇。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 1。

2.2 系統評價結果
2.2.1 科技成果生產評價
18 個文獻[1-18]提及科技成果生產評價,9 個文獻[1, 3, 7, 9, 11, 14-17]提及具體研究科技成果種類,包括醫學科技成果研究 2 個[1, 9]。13 個文獻[1-3, 5-11, 13-15]描述了科技成果生產評價原則:① 研究對象即科技成果科學性、適宜性、可操作性等,如科研設計嚴密性、資料完整性、結果可靠性;② 符合區域需求,如政策導向;③ 科技成果經濟及社會效益;④ 研究者硬件條件完備性。科技成果生產評價研究情況見表 1。
科技成果生產評價確立方法包括:① 指標來源:10 個[2, 4-7, 9, 13-15, 18]采用專家咨詢法,2 個[3, 17]采用文獻計量法,1 個[11]采用專家咨詢法結合文獻計量法;② 指標權重系數確定:11 個[5-8, 10, 11, 13-16, 18]采用層次分析法,3 個[1, 2, 8]采用德爾菲專家咨詢法。在 18 個[1-18]研究中,11 個[1-11, 13-18]研究使用頻次前五位的一級指標依次為:科技成果效益、科技成果特性、科技成果價值、科技成果效果及科技成果來源與投入。

2.2.2 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
共納入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研究 12 個[19-30],見表 2。3 個[24, 26, 28]提及具體研究成果種類,其中醫學科技成果研究 1 個[24];7 個研究[20, 24-28, 30]描述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原則:① 研究對象即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及可行性,包括基本建設條件(基礎設施建設、人員配備等)和社會認可度(政策導向、市場需求)等;② 科技成果轉化潛力(論文論著發表、專利、知識產權等)及現實力(科技成果轉化數、成果應用效果、人才及團隊培養等)的趨向性;③ 科技成果轉化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研究中,6 個研究[20, 21, 23, 26, 28, 30]采用專家咨詢法,7 個研究[19, 20, 23, 24, 27, 28, 30]采用層次分析法。11 個研究[20-30]從不同角度建立整體指標進行評價,使用頻次前 3 位的一級指標依次為:科技成果轉化效果、科技成果研發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僅 1 個研究[19]建立了 3 級指標體系,但立足為科技中介服務方,從中介服務平臺、轉化平臺及轉化效果 3 個方面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評價。
3 討論
科技成果評價涵蓋科技成果生產評價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兩個重要環節,兩者環環相扣,互為前提:質量較好的科技成果是其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有利保障,能促進科技成果較好地轉化應用;轉化應用效果好的科技成果又能進一步指導新的科技成果生產,提高科技成果的生產質量能促進其更好地轉化應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① 科技成果生產評價主要以科技成果效益、科技成果特性、科技成果價值、科技成果效果及科技成果來源及投入 5 個關鍵要素構建體系,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以科技成果研發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及科技成果轉化效果 3 個關鍵要素構建體系。同時我們發現,科技成果生產評價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體系中有相似指標存在,今后研究中應注重相似指標合并。② 價值要素貫穿科技成果生產質量及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兩環節,主要體現為科學價值、學科價值、經濟價值及社會價值等,可見圍繞價值分析構建科技成果生產質量及轉化應用效果評價體系非常必要。我們認為,價值分析不僅能促進科技成果進一步推廣應用,也能為今后相似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提供參考依據。
總之,科技成果評價涵蓋科技成果的質量評價和效果評價兩個關鍵環節,二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成果的價值要素貫穿于科技成果生產質量及轉化應用兩環節,主要體現為科學價值、學科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圍繞價值分析構建科技成果生產質量及轉化應用效果的評價體系很必要。
長期以來,科技成果的推廣及轉化應用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總體的轉化應用率低,其中科技成果生產質量不高或轉化應用的適應性低是重要原因。目前國內探索科技成果生產及轉化應用兩個環節中關鍵因素的研究較少,本文通過對一般性科技成果“生產-轉化”類文獻進行系統評價,總結科技成果生產評價指標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效果評價指標,以期發現國內科技成果“生產-轉化”評價過程中的關鍵要素,為今后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的構建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納入標準
科技成果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文種限中文。
1.1.2 排除標準
① 綜述、摘要等;② 文獻內未涉及指標體系中明確的指標名稱或無相關指標;③ 重復發表的文獻。
1.2 文獻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 CNKI、WanFang Data、SinoMed 和 VIP 數據庫,檢索時限均為建庫至 2016 年 12 月,并輔以手工檢索和文獻追溯法收集相關研究。檢索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方式。中文檢索詞包括:科技成果、生產、轉化、應用評價和評估。以 CNKI 為例,其具體檢索策略見框 1。

1.3 文獻篩選與資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對科技成果生產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兩個方面收集資料,收集內容包括科技成果種類、指標來源、權重系數的確定方法、各級指標的具體名稱等。若有分歧,通過協商或與第三位研究者討論解決。
1.4 統計分析
本研究采用 Excel 2010 統計軟件,采用頻數對構建方法和各級指標做描述性分析,歸納總結納入文獻的基本情況,總結其評價體系構建的常用方法、原則和指標選擇。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初檢共獲得相關文獻 3 095 篇,經過逐層篩選,最終納入相關文獻 30 篇。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 1。

2.2 系統評價結果
2.2.1 科技成果生產評價
18 個文獻[1-18]提及科技成果生產評價,9 個文獻[1, 3, 7, 9, 11, 14-17]提及具體研究科技成果種類,包括醫學科技成果研究 2 個[1, 9]。13 個文獻[1-3, 5-11, 13-15]描述了科技成果生產評價原則:① 研究對象即科技成果科學性、適宜性、可操作性等,如科研設計嚴密性、資料完整性、結果可靠性;② 符合區域需求,如政策導向;③ 科技成果經濟及社會效益;④ 研究者硬件條件完備性。科技成果生產評價研究情況見表 1。
科技成果生產評價確立方法包括:① 指標來源:10 個[2, 4-7, 9, 13-15, 18]采用專家咨詢法,2 個[3, 17]采用文獻計量法,1 個[11]采用專家咨詢法結合文獻計量法;② 指標權重系數確定:11 個[5-8, 10, 11, 13-16, 18]采用層次分析法,3 個[1, 2, 8]采用德爾菲專家咨詢法。在 18 個[1-18]研究中,11 個[1-11, 13-18]研究使用頻次前五位的一級指標依次為:科技成果效益、科技成果特性、科技成果價值、科技成果效果及科技成果來源與投入。

2.2.2 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
共納入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研究 12 個[19-30],見表 2。3 個[24, 26, 28]提及具體研究成果種類,其中醫學科技成果研究 1 個[24];7 個研究[20, 24-28, 30]描述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原則:① 研究對象即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及可行性,包括基本建設條件(基礎設施建設、人員配備等)和社會認可度(政策導向、市場需求)等;② 科技成果轉化潛力(論文論著發表、專利、知識產權等)及現實力(科技成果轉化數、成果應用效果、人才及團隊培養等)的趨向性;③ 科技成果轉化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研究中,6 個研究[20, 21, 23, 26, 28, 30]采用專家咨詢法,7 個研究[19, 20, 23, 24, 27, 28, 30]采用層次分析法。11 個研究[20-30]從不同角度建立整體指標進行評價,使用頻次前 3 位的一級指標依次為:科技成果轉化效果、科技成果研發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僅 1 個研究[19]建立了 3 級指標體系,但立足為科技中介服務方,從中介服務平臺、轉化平臺及轉化效果 3 個方面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評價。
3 討論
科技成果評價涵蓋科技成果生產評價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兩個重要環節,兩者環環相扣,互為前提:質量較好的科技成果是其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有利保障,能促進科技成果較好地轉化應用;轉化應用效果好的科技成果又能進一步指導新的科技成果生產,提高科技成果的生產質量能促進其更好地轉化應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① 科技成果生產評價主要以科技成果效益、科技成果特性、科技成果價值、科技成果效果及科技成果來源及投入 5 個關鍵要素構建體系,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以科技成果研發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及科技成果轉化效果 3 個關鍵要素構建體系。同時我們發現,科技成果生產評價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評價體系中有相似指標存在,今后研究中應注重相似指標合并。② 價值要素貫穿科技成果生產質量及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兩環節,主要體現為科學價值、學科價值、經濟價值及社會價值等,可見圍繞價值分析構建科技成果生產質量及轉化應用效果評價體系非常必要。我們認為,價值分析不僅能促進科技成果進一步推廣應用,也能為今后相似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提供參考依據。
總之,科技成果評價涵蓋科技成果的質量評價和效果評價兩個關鍵環節,二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成果的價值要素貫穿于科技成果生產質量及轉化應用兩環節,主要體現為科學價值、學科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圍繞價值分析構建科技成果生產質量及轉化應用效果的評價體系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