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瑋彤, 陳宇婧, 丁歡, 徐蘊, 魏琦. 《中華護理雜志》發表Meta分析的質量評價.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8, 18(5): 498-505. doi: 10.7507/1672-2531.201803029 復制
循證醫學以為臨床實踐提供具有重復性和可靠性的診斷治療證據為核心,被稱為 21 世紀最重要的臨床醫學方法[1]。Meta 分析作為循證醫學重要的科研方法,其研究結果在 Cochrane 協作網的證據分級中被推薦為Ⅰ級證據[2],可有效支持臨床決策[3],受到了醫療衛生領域的普遍重視,也被引入了護理研究之中。《中華護理雜志》是我國護理領域最權威的期刊,是指導臨床護理實踐的重要參考,也是了解我國護理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據[4]。本研究對《中華護理雜志》發表的 Meta 分析文獻進行質量評價,為了解中國護理領域 Meta 分析的質量提供基線數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研究類型
Meta 分析/系統評價。
1.1.2 研究來源
《中華護理雜志》。
1.1.3 干預措施
所有與護理相關的干預措施。
1.1.4 排除標準
① Meta 分析理論探討、方法學、教育學研究;② Meta 分析報告質量評價;③ 文獻計量學研究;④ 相關進展、綜述等。
1.2 文獻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 CNKI 和 WanFang Data 數據庫,搜集所有《中華護理雜志》發表的 Meta 分析/系統評價,檢索時限為建庫至 2017 年 12 月。以“Meta 分析 OR 薈萃分析 OR meta-analysis OR 系統評價”為檢索式、“不限~2017”為時間跨度、“中華護理雜志(精確)”為文獻來源,進行檢索。
1.3 文獻篩選與資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交叉核對,如遇分歧,與第三方共同討論達成一致性意見。資料提取的主要內容包括:① 一般資料:標題、作者、單位、發表時間、評價目的、疾病病種、干預措施、對照措施、研究結果;② 方法學質量評價的相關條目;③ 報告質量評價的相關條目。
1.4 方法學質量和報告質量的評價
方法學質量評價使用 AMSTAR 量表[5],報告質量評價使用 PRISMA 聲明[6]。AMSTAR 量表計分方法:每個條目回答“是”記 1 分,回答“否”記 0 分;總分“9~11 分”為高質量,“5~8 分”為中等質量,“5 分以下”為低質量[5]。PRISMA 聲明計分方法:條目“完全報告”記 1 分,“部分報告”記 0.5 分,“未報告”記 0 分;總分“21.5~27 分”為相對完整,“15.5~21 分”為存在一定缺陷,“15 分以下”為存在嚴重缺陷[6]。
1.5 統計分析
使用 SPSS 19.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初檢共獲得文獻 70 篇,排除方法學研究 6 篇[7-12]、文獻質量評價 2 篇[13, 14]、綜述 4 篇[15-18]、文獻計量學研究 5 篇[19-23],最終納入 Meta 分析 53 篇[24-76]。
2.2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納入研究的發表時間在 2004 年至 2017 年之間,2016 年最多,達 15 篇(圖 1)。文獻合著率 100%、合作度 5.13,由 5 位作者合作完成的最多,達到 22 篇(41.5%)。共有 24 個機構以第一作者單位發表論文,其中復旦大學最多,達到 10 篇(18.9%)。第一作者單位分布在我國的 12 個省(市、自治區)和澳大利亞,從機構類型上看,來自醫院 10 篇(18.9%)、高校 39 篇(73.6%)、社區衛生機構 2 篇(3.8%)、公共衛生機構 2 篇(3.8%)。共有 30 篇文獻得到了基金資助,基金論文占比 56.7%。截止 2018 年 3 月 25 日,所有文獻共被引用 991 次,篇均被引次數 18.7 次。
納入文獻的原始研究中位數為 11 個(4~29 個),納入的樣本量中位數為 5 593 例(98~356 663 例)。研究目的均為護理干預的療效評價,其中 11 篇同時進行了安全性評價。① 對原始研究的方法學評價,5 篇選用了 Jadad 量表,28 篇選用了 Cochrane 系統評價手冊推薦的 RCT 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8 篇選用了改良 JBI 量表,5 篇選用了漏斗圖,2 篇選用了 NOS(Newcastle Ottawa Scale)評分量表,1 篇同時選用了改良 JBI 和牛津循證醫學中心的文獻嚴格評鑒項目,1 篇同時選用了改良 JBI 和 CCT 質量評價方法,1 篇選用了 Mcginn 檢查表,1 篇選用了 Maastricht-Amsterdam 評分表。② 干預病種按 ICD-10[1]劃分,涉及了 7 個系統疾病和亞健康狀態,其中循環系統疾病(I00-I99)4 篇,精神和行為障礙(F00-F99)3 篇,消化系統疾病(K00-K93)4 篇,呼吸系統疾病(J00-J99)7 篇,神經系統疾病(G00-G99)6 篇,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E00-E90)2 篇,傳染和寄生蟲病(A00-B99)1 篇,亞健康 3 篇。③ 在研究結論上,有 2 個研究報告明確提出無足夠證據證明干預組有效;有 21 個研究認為證據可支持干預組療效,但還需要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有 14 個研究達成了肯定的結論;有 5 個研究建議可將評價的干預措施進行臨床推廣使用;兼顧安全性評價的 11 個研究均認為干預措施(較)安全(見表 1)。

下載CSV
納入研究 | 納入原始
研究數 |
例數 | 涉及問題
和人群 |
干預措施 | 質量評價
工具 |
主要結果 |
袁浩斌2004[24] | 4 | 231 | 壓力性尿失禁 | 盆底肌鍛煉 | ① | 盆底肌鍛煉對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有效,還需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 |
朱秀麗2007[25] | 12 | 2 836 | 兒童哮喘 | 健康教育 | ① | 健康教育對兒童哮喘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在某些方面還需進一步研究 |
楊敏2008[26] | 8 | 495 | 嬰幼兒先天性巨腸 | 術前改良 | ① | 改良后的灌腸方法提高了灌腸效果,但需要更系統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支持 |
余章斌2008[27] | 8 | 432 | 早產兒 | 皮膚護理 | ① | 皮膚接觸護理科學有效,但還需高質量研究來增加結果的信度 |
肖倩2008[28] | 4 | 1 271 | 急性肺損傷 | 俯臥位 | ① | 俯臥位具有較好改善 PaO2 與 FiO2 的作用,但還需要大樣本、長時間的 RCT 研究來進一步驗證 |
蒲繼紅2009[29] | 11 | 828 | 慢性盆腔炎、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 | 保留灌腸 | ② | 改進的保留灌腸方法在延長藥物保留時間方面的效果優于傳統保留灌腸方法 |
胡曉靜2010[30] | 5 | 485 | 新生兒 | 密閉式吸痰 | ③ | 密閉式吸痰與開放式吸痰相比有利于患兒心率的穩定,但還需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 |
靳英輝2010[31] | 9 | 3 808 | 糖耐量減低 | 生活干預 | ③ | 對 IGT 患者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可預防延緩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 |
李佳2011[32] | 10 | 1 978 | 公眾心肺復蘇技能
的獲得 |
評價視頻
自學 |
① | VSI 比 TCI 更有利于公眾短期 CPR 技能保持 |
周飛燕2012[33] | 12 | 749 | 胃腸道術后 | 咀嚼運動 | ② | 胃腸術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可以促進胃腸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但今后需高質量的大樣本增加論證強度 |
仇靜波2012[34] | 13 | 5 593 | 慢性心力衰竭 | 自我管理 | ③ | 自我管理干預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和再入院率 |
彭易2012[35] | 6 | 928 | 新生兒 PICC | 用藥護理 | ① | 新生兒通過 PICC 導管輸注腸外營養液時,適當使用肝素稀釋液對于減少堵管、延長導管使用時間有一定效果 |
劉賢亮2013[36] | 14 | 2 652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健康教育 | ② | 自我管理教育對于 COPD 患者的大多數健康相關結局指標都有積極作用 |
李全磊2013[37] | 10 | 1 996 | 并發癥 | PICC 置管 | ① | 選擇最小內徑的 PICC 導管可減少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 |
李鶯2013[38] | 7 | 578 | 跌倒 | 健康教育 | ① | 跌倒預防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跌倒的發生幾率 |
唐慧婷2013[39] | 12 | 1 759 | ICU 患者 | 口腔沖洗術 | ③ | 口腔沖洗可顯著降低 VAP 及口腔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 ICU 患者的口腔狀況 |
侯云英2014[40] | 7 | 1 896 | 2 型糖尿病 | 自我血糖
監測 |
⑨ | SMBG 可改善非胰島素治療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需要與患者管理相結合 |
宋丹2014[41] | 10 | 2 667 | 2 型糖尿病 | 動機性訪談 | ① | 動機性訪談在提高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上顯示出優越性,但仍需大量實驗樣本來證實 |
陳泓伯2014[42] | 8 | 757 | ICU 患者 | 每日喚醒 | ③ | 對于 ICU 機械通氣鎮靜患者,每日喚醒是安全有效的,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
傅亮2014[43] | 12 | 2 347 |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 | 干預護理 | ② | 護士主導的干預措施能夠提高 HIV 感染者和 AIDS 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
田旭2015[44] | 11 | 855 | 早產兒 | 口腔運動 | ② | 口腔運動干預能有效減少早產兒完全經口喂養過渡時間、住院時間,提高喂養效率和攝入奶量 |
顧鶯2015[45] | 7 | 9 194 | 職業暴露 | 安全性靜脈
留置針 |
② | 安全型留置針能降低針刺傷的發生,客觀指標的研究還需進一步評價 |
唐雪2015[46] | 12 | 35 663 | 卒中 | 飲食護理 | ③ | 膳食纖維的攝入與卒中風險呈負相關,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利于卒中的預防 |
丁舒2015[47] | 14 | 8 345 | 譫妄 | 環境評估 | ⑤ | 存在認知功能異常的高齡患者屬于譫妄高危人群,感染因素是譫妄發生的獨立預測因子 |
孫欣2015[48] | 14 | 2 465 | 系統性紅斑狼瘡 | 環境評估 | ⑤ | 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是年齡、免疫抑制劑使用、激素的用量、補體C3 含量、白細胞數等 |
張玉紅2015[49] | 11 | 2 711 | 壓瘡 | 使用減壓
床墊 |
② | 臥減壓床墊的壓瘡危險患者每 4h 翻身 1 次,可減少患者不適感,節約醫療衛生資源 |
蔡春連2015[50] | 6 | 231 | 新生兒高膽紅素
血癥 |
變換體位 | ② | 體位更換能顯著降低光療期間患兒不適反應的發生風險,但還需高質量、大樣本的研究來進一步分析 |
黃春香2015[51] | 8 | 894 | 血液透析營養不良 | 飲食護理 | ② | 口服營養補充可短期內改善患者的部分營養指標,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營養干預方法 |
李靜2016[52] | 18 | 1 361 | 機械通氣 | 音樂干預 | ② | 音樂干預能有效降低機械通氣患者的焦慮水平,穩定患者的生理指標,減少機械通氣時間,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探索應用 |
吳煒煒2016[53] | 12 | 778 | 失眠 | 運動護理 | ② | 傳統健身運動能夠改善老年人的睡眠總體質量,減輕焦慮情緒水平 |
孫建華2016[54] | 12 | 28 721 | 中心靜脈導管相關
性血流感染 |
氯己定擦浴 | ② | 氯己定全身擦浴可以降低 ICU 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建議臨床推廣 |
趙振華2016[55] | 13 | 3 701 | 2 型糖尿病 | 同伴支持
教育 |
④ | 同伴支持教育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缺乏有力證據,期待更多臨床多中心、大樣本 RCT 的開展 |
胡靜2016[56] | 18 | 18 721 | 初產婦會陰分娩 | 無保護會陰
分娩技術 |
② | 無保護會陰分娩技術可以降低會陰側切、縮短第二產程時間、不增加會陰裂傷和新生兒窒息,值得臨床推廣 |
王銀云2016[57] | 9 | 949 | 鼻飼 | 胃管插入 | ② | 呼氣末二氧化碳濃度測定法可作為重癥監護室或意識障礙患者胃管位置的判斷方法,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與驗證 |
戴悅2016[58] | 12 | 6 224 | 老年人抑郁焦慮 | 睡眠護理 | ③ | 老年人睡眠質量與抑郁、焦慮的患病風險存在中等程度相關,且不同年齡、地區存在差異 |
岳萌2016[59] | 14 | 1 057 | 機械通氣 | 早期活動 | ② | 早期活動能夠縮短通氣時間、ICU 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且不增加病死率,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
田榮榮2016[60] | 13 | 886 | 慢性腎病 | 飲食護理 | ② | 降低飲食中鹽的攝入可以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醫護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并給予個性化飲食指導 |
張先軍2016[61] | 9 | 1 126 | 肝癌 | 動脈止血器 | ② | 肝癌介入術后患者應用動脈壓迫止血器相對于常規方法在縮短壓迫止血時間和肢體制動時間、降低血管并發癥方面效果明顯 |
陶香君2016[62] | 19 | 3 904 | 心臟術后 | 危險因素
評估 |
⑥ | 高齡、缺氧、機械通氣時間延長,以及留置 ICU 時間延長是心臟 POCD 的獨立預測因素 |
王爍2016[63] | 29 | 5 125 | ICU | 應激障礙
因素評估 |
② | ICU 治療后 PTSD 危險因素的研究證據尚不足,需進一步研究 |
鄒焱2016[64] | 5 | 135 | 婦產科手術 | 留置導尿 | ④ | 術后 6 h 是婦產科手術患者尿管拔除的最佳時機 |
黃厚強2016[65] | 9 | 735 | 脊髓損傷 | 親水涂層導
尿管 |
② | 親水涂層導尿管能夠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率,需開展更多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予以驗證 |
王清2016[66] | 12 | 2 741 | 急性腦卒中 | 早期活動 | ② | 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活動是安全、有效的,但還需要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 |
趙貴美2017[67] | 11 | 1 378 | ICU | 早期活動 | ② | EPE 在預防 ICU 獲得性衰弱方面并未顯示出優勢,尚需開展深入研究進行驗證 |
裘佳佳2017[68] | 12 | 486 | 乳腺癌 | 有氧運動 | ② | 乳腺癌康復期進行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
李玉峰2017[69] | 10 | 500 |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
合征 |
俯臥位通氣 | ② | 俯臥位通氣能夠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綜合征,但還需高質量、大樣本的研究來進一步的分析 |
孫建華2017[70] | 13 | 3 048 | 急性深靜脈血栓 | 早期活動 | ② | 深靜脈血栓急性期患者早日下床活動不增加血栓進展及繼發新鮮肺栓塞的發生率 |
楊姍姍2017[71] | 8 | 424 | 阿爾茨海默癥 | 有氧運動 | ② | 適當的有氧運動能夠提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其精神行為癥狀 |
白文輝2017[72] | 9 | 98 | 臨終 | 臨終護理 | ④ | 醫院、社區及機構相關工作人員應了解并尊重臨終患者需求,提高臨終患者的生命質量 |
王颯2017[73] | 7 | 619 | 創傷性低體溫 | 復溫護理 | ④⑦ | 42℃的碳纖維毯的復溫效果最好,但本結論還需更大樣本的 RCT 進一步驗證 |
王正君2017[74] | 15 | 1 364 | 精神分裂癥 | 依從性干預 | ② | 精神科護士的依從性干預在降低病恥感、提高生活質量、減輕藥物副作用方面并未顯示出優勢 |
汪亞男2017[75] | 11 | 531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功能鍛煉 | ② | 無支撐上肢功能鍛煉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鍛煉中是有效,但應進行大樣本研究來進一步驗證 |
劉智慧2017[76] | 15 | 588 | 腦卒中偏癱 | 生活干預 | ② | 視頻游戲輔助傳統康復治療法可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其效果優于單純傳統康復治療 |
① Jadad 量表;② Cochrane 系統評價手冊推薦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③ 漏斗圖;④ 改良 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評分;⑤ Mcginn 檢查表;⑥ NOS(Newcastle Ottawa Scale)評分量表;⑦ CCT 質量評價方法(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⑧ 牛津循證醫學中心的文獻嚴格評鑒項目;⑨ Maastricht-Amsterda 評分表。 |
2.3 納入文獻的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
采用 AMSTAR 量表對納入文獻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方法學質量評分中位數為 8 分(2~10 分),平均分為 7.75±1.32 分,各條目評價結果見表 2。按質量認定標準劃分:高質量 9 篇(17.0%),中等質量 41 篇(77.4%),低質量 3 篇(5.6%)。

下載CSV
條目 | 是 | 否 | |||
篇數 | 占比(%) | 篇數 | 占比(%) | ||
1.是否提供前期方案 | 51 | 96.2 | 2 | 3.8 | |
2.納入研究的選擇和數據提取是否具有可重復性 | 50 | 94.3 | 3 | 5.7 | |
3.是否實施廣泛全面的檢索 | 51 | 96.2 | 2 | 3.8 | |
4.發表情況是否已考慮在納入標準中,如灰色文獻 | 9 | 17.0 | 44 | 83.0 | |
5.是否提供納入和排除的文獻清單 | 2 | 3.8 | 51 | 96.2 | |
6.是否描述納入研究的特征 | 53 | 100.0 | 0 | 0.0 | |
7.是否評價和報道納入研究的科學性 | 46 | 87.0 | 7 | 13.2 | |
8.納入研究的科學性是否恰當的運用在結論推導上 | 45 | 84.9 | 8 | 15.1 | |
9.合成納入研究結果的方法是否恰當 | 48 | 90.6 | 5 | 9.4 | |
10.是否評估了發表偏倚的可能性 | 52 | 96.8 | 1 | 1.8 | |
11.是否說明相關利益沖突 | 0 | 0.0 | 53 | 100.0 |
2.4 納入文獻的報告質量評價結果
采用 PRISMA 聲明對納入文獻進行報告質量評價,報告評分中位數為 24 分(8.5~27 分),平均分為 22.5±3.08 分,各條目評價結果見表 3。按質量認定標準劃分:相對完整 39 篇(73.6%),一定缺陷 11 篇(20.8%),嚴重缺陷 3 篇(5.6%)。

下載CSV
項目 | 條目 | 完全報告 | 部分報告 | 未報告 | |||||
篇數 | 占比(%) | 篇數 | 占比(%) | 篇數 | 占比(%) | ||||
標題 | 題目 | 53 | 92.5 | 0 | 0.0 | 0 | 0.0 | ||
摘要 | 結構式格式 | 8 | 15.1 | 44 | 83.0 | 1 | 1.8 | ||
引言 | 合理性 | 41 | 94.3 | 12 | 22.6 | 0 | 0.0 | ||
目的 | 43 | 84.9 | 10 | 18.9 | 0 | 0.0 | |||
方法 | 方案和注冊 | 44 | 83.0 | 9 | 17.0 | 0 | 0.0 | ||
納入標準 | 49 | 92.5 | 4 | 7.5 | 0 | 0.0 | |||
信息來源 | 46 | 86.8 | 7 | 13.2 | 0 | 0.0 | |||
檢索 | 50 | 94.3 | 2 | 3.8 | 1 | 1.8 | |||
研究選擇 | 45 | 84.9 | 8 | 15.1 | 0 | 0.0 | |||
資料提取 | 42 | 79.2 | 9 | 17.0 | 2 | 3.8 | |||
資料條目 | 39 | 73.6 | 12 | 22.6 | 2 | 3.8 | |||
單個研究存在的偏倚 | 38 | 71.7 | 12 | 22.6 | 3 | 5.7 | |||
效應指標 | 37 | 69.8 | 15 | 28.3 | 1 | 1.8 | |||
合成結果 | 37 | 69.8 | 13 | 24.5 | 3 | 5.7 | |||
研究間偏倚風險 | 9 | 17.0 | 43 | 81.3 | 1 | 1.8 | |||
補充分析 | 11 | 20.8 | 39 | 73.6 | 3 | 5.7 | |||
結果 | 研究篩選 | 11 | 20.8 | 41 | 77.4 | 1 | 1.8 | ||
研究特征 | 47 | 88.7 | 6 | 11.3 | 0 | 0.0 | |||
研究內部偏倚風險 | 42 | 79.2 | 9 | 17.0 | 2 | 3.8 | |||
單個研究的結果 | 40 | 75.6 | 12 | 22.6 | 1 | 1.8 | |||
合成結果 | 40 | 75.6 | 11 | 20.8 | 2 | 3.8 | |||
研究間偏倚風險 | 35 | 66.0 | 16 | 30.2 | 1 | 1.8 | |||
補充分析 | 37 | 69.8 | 15 | 28.3 | 1 | 1.8 | |||
討論 | 證據總結 | 39 | 73.6 | 13 | 24.5 | 1 | 1.8 | ||
局限性 | 52 | 98.1 | 0 | 0.0 | 1 | 1.8 | |||
結論 | 53 | 100.0 | 0 | 0.0 | 0 | 0.0 | |||
資金支持 | 資金 | 10 | 18.9 | 0 | 0.0 | 43 | 81.1 |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發現,納入文獻的合著率、合作度、基金論文比例和篇均被引頻次等文獻計量學指標明顯高于我國自然科學期刊整體水平[77],這與《中華護理雜志》作為行業權威期刊的層次是對應的,也與 Meta 分析的科研要求、科研特征和研究關注度相對應。從論文發表機構可以看出,境內的第一作者單位僅分布在 12 個省(市、自治區),覆蓋面不廣、地域分布不均、類型比例失調,特別是來自醫院的論文數量遠遠少于來自高校的論文,這可能對研究結果的臨床應用產生影響[78]。值得注意的是,復旦大學作為第一作者單位發表的論文達到 10 篇,接近總數的五分之一,這與復旦大學率先建立循證護理中心[79]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有力推進了循證護理在教學和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應用并開展循證護理領域的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從干預手段和干預病種來看,大量不同的護理措施和病種均被納入,體現了我國循證護理研究的廣度不斷擴大。通過對 30 篇基金論文研究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護理質量控制”和“護理管理”兩個領域的社會支持度明顯較高,是我國護理研究的熱點和焦點。
方法學質量是考察 Meta 分析在研究設計、實施過程中對偏倚來源的控制情況。AMSTAR 量表依據 11 個條目檢測 Meta 分析控制偏倚的情況,而通過方法學質量評價與分析可避免或減少偏倚的程度,是 Meta 分析重要的組成部分[80]。本次研究納入的文獻在方法學評價方面整體情況良好,尤其是在“提供了前期方案”、“實施廣泛全面的檢索”和“納入研究的選擇和數據提取具有可重復性”方面,80% 以上的研究報告均能符合要求,體現了作者寫作和雜志審稿的嚴謹態度,保障了研究的高質量水準和可供參考的選擇性。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部分條目與 AMSTAR 量表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條目“是否提供納入和排除的文獻清單”,雖然所有報告均在參考文獻中列入了納入文獻的信息,但只有 2 篇文章提供排除文獻清單;條目“發表情況是否已考慮在納入標準中,如灰色文獻”,絕大多數文獻未查找灰色文獻,使得研究結果可能存在發表偏倚,后期應該予以補充或者提供流程圖予以參考[81],而未來研究應該注重提高這些條目的規范性,采用嚴格的方法學質量評價標準以避免嚴重缺陷與偏倚,提高方法學質量。
報告質量評價可反映 Meta 分析研究的各項指標和要素是否全面和完整,報告的格式與標準格式是否一致[82],能夠使文章更加規范化。本次研究納入的文獻在報告質量評價方面整體情況有了明顯的提升,尤其是報告主體內容中的“檢索”、“合理性”、“方案和注冊”、“納入標準”、“目的”、“信息來源”方面做了詳盡的闡述,有著很高的規范性,使文章結構一目了然。從納入研究的發表時間可以看出,很多早期發表文獻在 2009 年 PRISMA 標準發布之前就能達到要求,而近年來發表的文獻更加貼合 PRISMA 聲明,報告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在“注冊信息”、“研究目的”、“納入研究的篩選流程”、“發表偏倚的評估”及“資金支持”等方面,規范度很高。但我們也要看到,部分條目與 PRISMA 聲明確立的標準[83]還有一定差距,如“研究間偏倚風險”、“合成結果”、“補充分析”、“研究篩選”等。未來研究者需要合理設計試驗研究,擴大檢索范圍(含灰色文獻),嚴格制定納入和排除標準,加強文獻篩選、資料提取等報告力度,詳細說明相關利益沖突。此外,本研究發現,很多 Meta 分析在研究局限上均說明納入的原始研究質量不高,護理研究的嚴謹性和規范性與國際標準還有很大差距,這需要廣大護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斷規范原始研究質量,提高護理科研的整體水平。
本研究只納入《中華護理雜志》所發表的 Meta 分析,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偏倚,結論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對于提升我國護理研究者實施 Meta 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綜上所述,《中華護理雜志》發表的 Meta 分析方法學質量和報告質量仍值得進一步提升。
循證醫學以為臨床實踐提供具有重復性和可靠性的診斷治療證據為核心,被稱為 21 世紀最重要的臨床醫學方法[1]。Meta 分析作為循證醫學重要的科研方法,其研究結果在 Cochrane 協作網的證據分級中被推薦為Ⅰ級證據[2],可有效支持臨床決策[3],受到了醫療衛生領域的普遍重視,也被引入了護理研究之中。《中華護理雜志》是我國護理領域最權威的期刊,是指導臨床護理實踐的重要參考,也是了解我國護理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據[4]。本研究對《中華護理雜志》發表的 Meta 分析文獻進行質量評價,為了解中國護理領域 Meta 分析的質量提供基線數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研究類型
Meta 分析/系統評價。
1.1.2 研究來源
《中華護理雜志》。
1.1.3 干預措施
所有與護理相關的干預措施。
1.1.4 排除標準
① Meta 分析理論探討、方法學、教育學研究;② Meta 分析報告質量評價;③ 文獻計量學研究;④ 相關進展、綜述等。
1.2 文獻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 CNKI 和 WanFang Data 數據庫,搜集所有《中華護理雜志》發表的 Meta 分析/系統評價,檢索時限為建庫至 2017 年 12 月。以“Meta 分析 OR 薈萃分析 OR meta-analysis OR 系統評價”為檢索式、“不限~2017”為時間跨度、“中華護理雜志(精確)”為文獻來源,進行檢索。
1.3 文獻篩選與資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交叉核對,如遇分歧,與第三方共同討論達成一致性意見。資料提取的主要內容包括:① 一般資料:標題、作者、單位、發表時間、評價目的、疾病病種、干預措施、對照措施、研究結果;② 方法學質量評價的相關條目;③ 報告質量評價的相關條目。
1.4 方法學質量和報告質量的評價
方法學質量評價使用 AMSTAR 量表[5],報告質量評價使用 PRISMA 聲明[6]。AMSTAR 量表計分方法:每個條目回答“是”記 1 分,回答“否”記 0 分;總分“9~11 分”為高質量,“5~8 分”為中等質量,“5 分以下”為低質量[5]。PRISMA 聲明計分方法:條目“完全報告”記 1 分,“部分報告”記 0.5 分,“未報告”記 0 分;總分“21.5~27 分”為相對完整,“15.5~21 分”為存在一定缺陷,“15 分以下”為存在嚴重缺陷[6]。
1.5 統計分析
使用 SPSS 19.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初檢共獲得文獻 70 篇,排除方法學研究 6 篇[7-12]、文獻質量評價 2 篇[13, 14]、綜述 4 篇[15-18]、文獻計量學研究 5 篇[19-23],最終納入 Meta 分析 53 篇[24-76]。
2.2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納入研究的發表時間在 2004 年至 2017 年之間,2016 年最多,達 15 篇(圖 1)。文獻合著率 100%、合作度 5.13,由 5 位作者合作完成的最多,達到 22 篇(41.5%)。共有 24 個機構以第一作者單位發表論文,其中復旦大學最多,達到 10 篇(18.9%)。第一作者單位分布在我國的 12 個省(市、自治區)和澳大利亞,從機構類型上看,來自醫院 10 篇(18.9%)、高校 39 篇(73.6%)、社區衛生機構 2 篇(3.8%)、公共衛生機構 2 篇(3.8%)。共有 30 篇文獻得到了基金資助,基金論文占比 56.7%。截止 2018 年 3 月 25 日,所有文獻共被引用 991 次,篇均被引次數 18.7 次。
納入文獻的原始研究中位數為 11 個(4~29 個),納入的樣本量中位數為 5 593 例(98~356 663 例)。研究目的均為護理干預的療效評價,其中 11 篇同時進行了安全性評價。① 對原始研究的方法學評價,5 篇選用了 Jadad 量表,28 篇選用了 Cochrane 系統評價手冊推薦的 RCT 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8 篇選用了改良 JBI 量表,5 篇選用了漏斗圖,2 篇選用了 NOS(Newcastle Ottawa Scale)評分量表,1 篇同時選用了改良 JBI 和牛津循證醫學中心的文獻嚴格評鑒項目,1 篇同時選用了改良 JBI 和 CCT 質量評價方法,1 篇選用了 Mcginn 檢查表,1 篇選用了 Maastricht-Amsterdam 評分表。② 干預病種按 ICD-10[1]劃分,涉及了 7 個系統疾病和亞健康狀態,其中循環系統疾病(I00-I99)4 篇,精神和行為障礙(F00-F99)3 篇,消化系統疾病(K00-K93)4 篇,呼吸系統疾病(J00-J99)7 篇,神經系統疾病(G00-G99)6 篇,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E00-E90)2 篇,傳染和寄生蟲病(A00-B99)1 篇,亞健康 3 篇。③ 在研究結論上,有 2 個研究報告明確提出無足夠證據證明干預組有效;有 21 個研究認為證據可支持干預組療效,但還需要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有 14 個研究達成了肯定的結論;有 5 個研究建議可將評價的干預措施進行臨床推廣使用;兼顧安全性評價的 11 個研究均認為干預措施(較)安全(見表 1)。

下載CSV
納入研究 | 納入原始
研究數 |
例數 | 涉及問題
和人群 |
干預措施 | 質量評價
工具 |
主要結果 |
袁浩斌2004[24] | 4 | 231 | 壓力性尿失禁 | 盆底肌鍛煉 | ① | 盆底肌鍛煉對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有效,還需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 |
朱秀麗2007[25] | 12 | 2 836 | 兒童哮喘 | 健康教育 | ① | 健康教育對兒童哮喘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在某些方面還需進一步研究 |
楊敏2008[26] | 8 | 495 | 嬰幼兒先天性巨腸 | 術前改良 | ① | 改良后的灌腸方法提高了灌腸效果,但需要更系統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支持 |
余章斌2008[27] | 8 | 432 | 早產兒 | 皮膚護理 | ① | 皮膚接觸護理科學有效,但還需高質量研究來增加結果的信度 |
肖倩2008[28] | 4 | 1 271 | 急性肺損傷 | 俯臥位 | ① | 俯臥位具有較好改善 PaO2 與 FiO2 的作用,但還需要大樣本、長時間的 RCT 研究來進一步驗證 |
蒲繼紅2009[29] | 11 | 828 | 慢性盆腔炎、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 | 保留灌腸 | ② | 改進的保留灌腸方法在延長藥物保留時間方面的效果優于傳統保留灌腸方法 |
胡曉靜2010[30] | 5 | 485 | 新生兒 | 密閉式吸痰 | ③ | 密閉式吸痰與開放式吸痰相比有利于患兒心率的穩定,但還需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 |
靳英輝2010[31] | 9 | 3 808 | 糖耐量減低 | 生活干預 | ③ | 對 IGT 患者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可預防延緩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 |
李佳2011[32] | 10 | 1 978 | 公眾心肺復蘇技能
的獲得 |
評價視頻
自學 |
① | VSI 比 TCI 更有利于公眾短期 CPR 技能保持 |
周飛燕2012[33] | 12 | 749 | 胃腸道術后 | 咀嚼運動 | ② | 胃腸術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可以促進胃腸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但今后需高質量的大樣本增加論證強度 |
仇靜波2012[34] | 13 | 5 593 | 慢性心力衰竭 | 自我管理 | ③ | 自我管理干預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和再入院率 |
彭易2012[35] | 6 | 928 | 新生兒 PICC | 用藥護理 | ① | 新生兒通過 PICC 導管輸注腸外營養液時,適當使用肝素稀釋液對于減少堵管、延長導管使用時間有一定效果 |
劉賢亮2013[36] | 14 | 2 652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健康教育 | ② | 自我管理教育對于 COPD 患者的大多數健康相關結局指標都有積極作用 |
李全磊2013[37] | 10 | 1 996 | 并發癥 | PICC 置管 | ① | 選擇最小內徑的 PICC 導管可減少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 |
李鶯2013[38] | 7 | 578 | 跌倒 | 健康教育 | ① | 跌倒預防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跌倒的發生幾率 |
唐慧婷2013[39] | 12 | 1 759 | ICU 患者 | 口腔沖洗術 | ③ | 口腔沖洗可顯著降低 VAP 及口腔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 ICU 患者的口腔狀況 |
侯云英2014[40] | 7 | 1 896 | 2 型糖尿病 | 自我血糖
監測 |
⑨ | SMBG 可改善非胰島素治療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需要與患者管理相結合 |
宋丹2014[41] | 10 | 2 667 | 2 型糖尿病 | 動機性訪談 | ① | 動機性訪談在提高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上顯示出優越性,但仍需大量實驗樣本來證實 |
陳泓伯2014[42] | 8 | 757 | ICU 患者 | 每日喚醒 | ③ | 對于 ICU 機械通氣鎮靜患者,每日喚醒是安全有效的,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
傅亮2014[43] | 12 | 2 347 |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 | 干預護理 | ② | 護士主導的干預措施能夠提高 HIV 感染者和 AIDS 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
田旭2015[44] | 11 | 855 | 早產兒 | 口腔運動 | ② | 口腔運動干預能有效減少早產兒完全經口喂養過渡時間、住院時間,提高喂養效率和攝入奶量 |
顧鶯2015[45] | 7 | 9 194 | 職業暴露 | 安全性靜脈
留置針 |
② | 安全型留置針能降低針刺傷的發生,客觀指標的研究還需進一步評價 |
唐雪2015[46] | 12 | 35 663 | 卒中 | 飲食護理 | ③ | 膳食纖維的攝入與卒中風險呈負相關,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利于卒中的預防 |
丁舒2015[47] | 14 | 8 345 | 譫妄 | 環境評估 | ⑤ | 存在認知功能異常的高齡患者屬于譫妄高危人群,感染因素是譫妄發生的獨立預測因子 |
孫欣2015[48] | 14 | 2 465 | 系統性紅斑狼瘡 | 環境評估 | ⑤ | 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是年齡、免疫抑制劑使用、激素的用量、補體C3 含量、白細胞數等 |
張玉紅2015[49] | 11 | 2 711 | 壓瘡 | 使用減壓
床墊 |
② | 臥減壓床墊的壓瘡危險患者每 4h 翻身 1 次,可減少患者不適感,節約醫療衛生資源 |
蔡春連2015[50] | 6 | 231 | 新生兒高膽紅素
血癥 |
變換體位 | ② | 體位更換能顯著降低光療期間患兒不適反應的發生風險,但還需高質量、大樣本的研究來進一步分析 |
黃春香2015[51] | 8 | 894 | 血液透析營養不良 | 飲食護理 | ② | 口服營養補充可短期內改善患者的部分營養指標,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營養干預方法 |
李靜2016[52] | 18 | 1 361 | 機械通氣 | 音樂干預 | ② | 音樂干預能有效降低機械通氣患者的焦慮水平,穩定患者的生理指標,減少機械通氣時間,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探索應用 |
吳煒煒2016[53] | 12 | 778 | 失眠 | 運動護理 | ② | 傳統健身運動能夠改善老年人的睡眠總體質量,減輕焦慮情緒水平 |
孫建華2016[54] | 12 | 28 721 | 中心靜脈導管相關
性血流感染 |
氯己定擦浴 | ② | 氯己定全身擦浴可以降低 ICU 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建議臨床推廣 |
趙振華2016[55] | 13 | 3 701 | 2 型糖尿病 | 同伴支持
教育 |
④ | 同伴支持教育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缺乏有力證據,期待更多臨床多中心、大樣本 RCT 的開展 |
胡靜2016[56] | 18 | 18 721 | 初產婦會陰分娩 | 無保護會陰
分娩技術 |
② | 無保護會陰分娩技術可以降低會陰側切、縮短第二產程時間、不增加會陰裂傷和新生兒窒息,值得臨床推廣 |
王銀云2016[57] | 9 | 949 | 鼻飼 | 胃管插入 | ② | 呼氣末二氧化碳濃度測定法可作為重癥監護室或意識障礙患者胃管位置的判斷方法,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與驗證 |
戴悅2016[58] | 12 | 6 224 | 老年人抑郁焦慮 | 睡眠護理 | ③ | 老年人睡眠質量與抑郁、焦慮的患病風險存在中等程度相關,且不同年齡、地區存在差異 |
岳萌2016[59] | 14 | 1 057 | 機械通氣 | 早期活動 | ② | 早期活動能夠縮短通氣時間、ICU 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且不增加病死率,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
田榮榮2016[60] | 13 | 886 | 慢性腎病 | 飲食護理 | ② | 降低飲食中鹽的攝入可以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醫護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并給予個性化飲食指導 |
張先軍2016[61] | 9 | 1 126 | 肝癌 | 動脈止血器 | ② | 肝癌介入術后患者應用動脈壓迫止血器相對于常規方法在縮短壓迫止血時間和肢體制動時間、降低血管并發癥方面效果明顯 |
陶香君2016[62] | 19 | 3 904 | 心臟術后 | 危險因素
評估 |
⑥ | 高齡、缺氧、機械通氣時間延長,以及留置 ICU 時間延長是心臟 POCD 的獨立預測因素 |
王爍2016[63] | 29 | 5 125 | ICU | 應激障礙
因素評估 |
② | ICU 治療后 PTSD 危險因素的研究證據尚不足,需進一步研究 |
鄒焱2016[64] | 5 | 135 | 婦產科手術 | 留置導尿 | ④ | 術后 6 h 是婦產科手術患者尿管拔除的最佳時機 |
黃厚強2016[65] | 9 | 735 | 脊髓損傷 | 親水涂層導
尿管 |
② | 親水涂層導尿管能夠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率,需開展更多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予以驗證 |
王清2016[66] | 12 | 2 741 | 急性腦卒中 | 早期活動 | ② | 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活動是安全、有效的,但還需要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 |
趙貴美2017[67] | 11 | 1 378 | ICU | 早期活動 | ② | EPE 在預防 ICU 獲得性衰弱方面并未顯示出優勢,尚需開展深入研究進行驗證 |
裘佳佳2017[68] | 12 | 486 | 乳腺癌 | 有氧運動 | ② | 乳腺癌康復期進行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
李玉峰2017[69] | 10 | 500 |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
合征 |
俯臥位通氣 | ② | 俯臥位通氣能夠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綜合征,但還需高質量、大樣本的研究來進一步的分析 |
孫建華2017[70] | 13 | 3 048 | 急性深靜脈血栓 | 早期活動 | ② | 深靜脈血栓急性期患者早日下床活動不增加血栓進展及繼發新鮮肺栓塞的發生率 |
楊姍姍2017[71] | 8 | 424 | 阿爾茨海默癥 | 有氧運動 | ② | 適當的有氧運動能夠提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其精神行為癥狀 |
白文輝2017[72] | 9 | 98 | 臨終 | 臨終護理 | ④ | 醫院、社區及機構相關工作人員應了解并尊重臨終患者需求,提高臨終患者的生命質量 |
王颯2017[73] | 7 | 619 | 創傷性低體溫 | 復溫護理 | ④⑦ | 42℃的碳纖維毯的復溫效果最好,但本結論還需更大樣本的 RCT 進一步驗證 |
王正君2017[74] | 15 | 1 364 | 精神分裂癥 | 依從性干預 | ② | 精神科護士的依從性干預在降低病恥感、提高生活質量、減輕藥物副作用方面并未顯示出優勢 |
汪亞男2017[75] | 11 | 531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功能鍛煉 | ② | 無支撐上肢功能鍛煉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鍛煉中是有效,但應進行大樣本研究來進一步驗證 |
劉智慧2017[76] | 15 | 588 | 腦卒中偏癱 | 生活干預 | ② | 視頻游戲輔助傳統康復治療法可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其效果優于單純傳統康復治療 |
① Jadad 量表;② Cochrane 系統評價手冊推薦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③ 漏斗圖;④ 改良 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評分;⑤ Mcginn 檢查表;⑥ NOS(Newcastle Ottawa Scale)評分量表;⑦ CCT 質量評價方法(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⑧ 牛津循證醫學中心的文獻嚴格評鑒項目;⑨ Maastricht-Amsterda 評分表。 |
2.3 納入文獻的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
采用 AMSTAR 量表對納入文獻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方法學質量評分中位數為 8 分(2~10 分),平均分為 7.75±1.32 分,各條目評價結果見表 2。按質量認定標準劃分:高質量 9 篇(17.0%),中等質量 41 篇(77.4%),低質量 3 篇(5.6%)。

下載CSV
條目 | 是 | 否 | |||
篇數 | 占比(%) | 篇數 | 占比(%) | ||
1.是否提供前期方案 | 51 | 96.2 | 2 | 3.8 | |
2.納入研究的選擇和數據提取是否具有可重復性 | 50 | 94.3 | 3 | 5.7 | |
3.是否實施廣泛全面的檢索 | 51 | 96.2 | 2 | 3.8 | |
4.發表情況是否已考慮在納入標準中,如灰色文獻 | 9 | 17.0 | 44 | 83.0 | |
5.是否提供納入和排除的文獻清單 | 2 | 3.8 | 51 | 96.2 | |
6.是否描述納入研究的特征 | 53 | 100.0 | 0 | 0.0 | |
7.是否評價和報道納入研究的科學性 | 46 | 87.0 | 7 | 13.2 | |
8.納入研究的科學性是否恰當的運用在結論推導上 | 45 | 84.9 | 8 | 15.1 | |
9.合成納入研究結果的方法是否恰當 | 48 | 90.6 | 5 | 9.4 | |
10.是否評估了發表偏倚的可能性 | 52 | 96.8 | 1 | 1.8 | |
11.是否說明相關利益沖突 | 0 | 0.0 | 53 | 100.0 |
2.4 納入文獻的報告質量評價結果
采用 PRISMA 聲明對納入文獻進行報告質量評價,報告評分中位數為 24 分(8.5~27 分),平均分為 22.5±3.08 分,各條目評價結果見表 3。按質量認定標準劃分:相對完整 39 篇(73.6%),一定缺陷 11 篇(20.8%),嚴重缺陷 3 篇(5.6%)。

下載CSV
項目 | 條目 | 完全報告 | 部分報告 | 未報告 | |||||
篇數 | 占比(%) | 篇數 | 占比(%) | 篇數 | 占比(%) | ||||
標題 | 題目 | 53 | 92.5 | 0 | 0.0 | 0 | 0.0 | ||
摘要 | 結構式格式 | 8 | 15.1 | 44 | 83.0 | 1 | 1.8 | ||
引言 | 合理性 | 41 | 94.3 | 12 | 22.6 | 0 | 0.0 | ||
目的 | 43 | 84.9 | 10 | 18.9 | 0 | 0.0 | |||
方法 | 方案和注冊 | 44 | 83.0 | 9 | 17.0 | 0 | 0.0 | ||
納入標準 | 49 | 92.5 | 4 | 7.5 | 0 | 0.0 | |||
信息來源 | 46 | 86.8 | 7 | 13.2 | 0 | 0.0 | |||
檢索 | 50 | 94.3 | 2 | 3.8 | 1 | 1.8 | |||
研究選擇 | 45 | 84.9 | 8 | 15.1 | 0 | 0.0 | |||
資料提取 | 42 | 79.2 | 9 | 17.0 | 2 | 3.8 | |||
資料條目 | 39 | 73.6 | 12 | 22.6 | 2 | 3.8 | |||
單個研究存在的偏倚 | 38 | 71.7 | 12 | 22.6 | 3 | 5.7 | |||
效應指標 | 37 | 69.8 | 15 | 28.3 | 1 | 1.8 | |||
合成結果 | 37 | 69.8 | 13 | 24.5 | 3 | 5.7 | |||
研究間偏倚風險 | 9 | 17.0 | 43 | 81.3 | 1 | 1.8 | |||
補充分析 | 11 | 20.8 | 39 | 73.6 | 3 | 5.7 | |||
結果 | 研究篩選 | 11 | 20.8 | 41 | 77.4 | 1 | 1.8 | ||
研究特征 | 47 | 88.7 | 6 | 11.3 | 0 | 0.0 | |||
研究內部偏倚風險 | 42 | 79.2 | 9 | 17.0 | 2 | 3.8 | |||
單個研究的結果 | 40 | 75.6 | 12 | 22.6 | 1 | 1.8 | |||
合成結果 | 40 | 75.6 | 11 | 20.8 | 2 | 3.8 | |||
研究間偏倚風險 | 35 | 66.0 | 16 | 30.2 | 1 | 1.8 | |||
補充分析 | 37 | 69.8 | 15 | 28.3 | 1 | 1.8 | |||
討論 | 證據總結 | 39 | 73.6 | 13 | 24.5 | 1 | 1.8 | ||
局限性 | 52 | 98.1 | 0 | 0.0 | 1 | 1.8 | |||
結論 | 53 | 100.0 | 0 | 0.0 | 0 | 0.0 | |||
資金支持 | 資金 | 10 | 18.9 | 0 | 0.0 | 43 | 81.1 |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發現,納入文獻的合著率、合作度、基金論文比例和篇均被引頻次等文獻計量學指標明顯高于我國自然科學期刊整體水平[77],這與《中華護理雜志》作為行業權威期刊的層次是對應的,也與 Meta 分析的科研要求、科研特征和研究關注度相對應。從論文發表機構可以看出,境內的第一作者單位僅分布在 12 個省(市、自治區),覆蓋面不廣、地域分布不均、類型比例失調,特別是來自醫院的論文數量遠遠少于來自高校的論文,這可能對研究結果的臨床應用產生影響[78]。值得注意的是,復旦大學作為第一作者單位發表的論文達到 10 篇,接近總數的五分之一,這與復旦大學率先建立循證護理中心[79]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有力推進了循證護理在教學和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應用并開展循證護理領域的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從干預手段和干預病種來看,大量不同的護理措施和病種均被納入,體現了我國循證護理研究的廣度不斷擴大。通過對 30 篇基金論文研究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護理質量控制”和“護理管理”兩個領域的社會支持度明顯較高,是我國護理研究的熱點和焦點。
方法學質量是考察 Meta 分析在研究設計、實施過程中對偏倚來源的控制情況。AMSTAR 量表依據 11 個條目檢測 Meta 分析控制偏倚的情況,而通過方法學質量評價與分析可避免或減少偏倚的程度,是 Meta 分析重要的組成部分[80]。本次研究納入的文獻在方法學評價方面整體情況良好,尤其是在“提供了前期方案”、“實施廣泛全面的檢索”和“納入研究的選擇和數據提取具有可重復性”方面,80% 以上的研究報告均能符合要求,體現了作者寫作和雜志審稿的嚴謹態度,保障了研究的高質量水準和可供參考的選擇性。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部分條目與 AMSTAR 量表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條目“是否提供納入和排除的文獻清單”,雖然所有報告均在參考文獻中列入了納入文獻的信息,但只有 2 篇文章提供排除文獻清單;條目“發表情況是否已考慮在納入標準中,如灰色文獻”,絕大多數文獻未查找灰色文獻,使得研究結果可能存在發表偏倚,后期應該予以補充或者提供流程圖予以參考[81],而未來研究應該注重提高這些條目的規范性,采用嚴格的方法學質量評價標準以避免嚴重缺陷與偏倚,提高方法學質量。
報告質量評價可反映 Meta 分析研究的各項指標和要素是否全面和完整,報告的格式與標準格式是否一致[82],能夠使文章更加規范化。本次研究納入的文獻在報告質量評價方面整體情況有了明顯的提升,尤其是報告主體內容中的“檢索”、“合理性”、“方案和注冊”、“納入標準”、“目的”、“信息來源”方面做了詳盡的闡述,有著很高的規范性,使文章結構一目了然。從納入研究的發表時間可以看出,很多早期發表文獻在 2009 年 PRISMA 標準發布之前就能達到要求,而近年來發表的文獻更加貼合 PRISMA 聲明,報告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在“注冊信息”、“研究目的”、“納入研究的篩選流程”、“發表偏倚的評估”及“資金支持”等方面,規范度很高。但我們也要看到,部分條目與 PRISMA 聲明確立的標準[83]還有一定差距,如“研究間偏倚風險”、“合成結果”、“補充分析”、“研究篩選”等。未來研究者需要合理設計試驗研究,擴大檢索范圍(含灰色文獻),嚴格制定納入和排除標準,加強文獻篩選、資料提取等報告力度,詳細說明相關利益沖突。此外,本研究發現,很多 Meta 分析在研究局限上均說明納入的原始研究質量不高,護理研究的嚴謹性和規范性與國際標準還有很大差距,這需要廣大護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斷規范原始研究質量,提高護理科研的整體水平。
本研究只納入《中華護理雜志》所發表的 Meta 分析,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偏倚,結論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對于提升我國護理研究者實施 Meta 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綜上所述,《中華護理雜志》發表的 Meta 分析方法學質量和報告質量仍值得進一步提升。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納入研究 | 納入原始
研究數 |
例數 | 涉及問題
和人群 |
干預措施 | 質量評價
工具 |
主要結果 |
袁浩斌2004[24] | 4 | 231 | 壓力性尿失禁 | 盆底肌鍛煉 | ① | 盆底肌鍛煉對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有效,還需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 |
朱秀麗2007[25] | 12 | 2 836 | 兒童哮喘 | 健康教育 | ① | 健康教育對兒童哮喘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在某些方面還需進一步研究 |
楊敏2008[26] | 8 | 495 | 嬰幼兒先天性巨腸 | 術前改良 | ① | 改良后的灌腸方法提高了灌腸效果,但需要更系統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支持 |
余章斌2008[27] | 8 | 432 | 早產兒 | 皮膚護理 | ① | 皮膚接觸護理科學有效,但還需高質量研究來增加結果的信度 |
肖倩2008[28] | 4 | 1 271 | 急性肺損傷 | 俯臥位 | ① | 俯臥位具有較好改善 PaO2 與 FiO2 的作用,但還需要大樣本、長時間的 RCT 研究來進一步驗證 |
蒲繼紅2009[29] | 11 | 828 | 慢性盆腔炎、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 | 保留灌腸 | ② | 改進的保留灌腸方法在延長藥物保留時間方面的效果優于傳統保留灌腸方法 |
胡曉靜2010[30] | 5 | 485 | 新生兒 | 密閉式吸痰 | ③ | 密閉式吸痰與開放式吸痰相比有利于患兒心率的穩定,但還需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 |
靳英輝2010[31] | 9 | 3 808 | 糖耐量減低 | 生活干預 | ③ | 對 IGT 患者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可預防延緩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 |
李佳2011[32] | 10 | 1 978 | 公眾心肺復蘇技能
的獲得 |
評價視頻
自學 |
① | VSI 比 TCI 更有利于公眾短期 CPR 技能保持 |
周飛燕2012[33] | 12 | 749 | 胃腸道術后 | 咀嚼運動 | ② | 胃腸術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可以促進胃腸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但今后需高質量的大樣本增加論證強度 |
仇靜波2012[34] | 13 | 5 593 | 慢性心力衰竭 | 自我管理 | ③ | 自我管理干預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和再入院率 |
彭易2012[35] | 6 | 928 | 新生兒 PICC | 用藥護理 | ① | 新生兒通過 PICC 導管輸注腸外營養液時,適當使用肝素稀釋液對于減少堵管、延長導管使用時間有一定效果 |
劉賢亮2013[36] | 14 | 2 652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健康教育 | ② | 自我管理教育對于 COPD 患者的大多數健康相關結局指標都有積極作用 |
李全磊2013[37] | 10 | 1 996 | 并發癥 | PICC 置管 | ① | 選擇最小內徑的 PICC 導管可減少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 |
李鶯2013[38] | 7 | 578 | 跌倒 | 健康教育 | ① | 跌倒預防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跌倒的發生幾率 |
唐慧婷2013[39] | 12 | 1 759 | ICU 患者 | 口腔沖洗術 | ③ | 口腔沖洗可顯著降低 VAP 及口腔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 ICU 患者的口腔狀況 |
侯云英2014[40] | 7 | 1 896 | 2 型糖尿病 | 自我血糖
監測 |
⑨ | SMBG 可改善非胰島素治療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需要與患者管理相結合 |
宋丹2014[41] | 10 | 2 667 | 2 型糖尿病 | 動機性訪談 | ① | 動機性訪談在提高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上顯示出優越性,但仍需大量實驗樣本來證實 |
陳泓伯2014[42] | 8 | 757 | ICU 患者 | 每日喚醒 | ③ | 對于 ICU 機械通氣鎮靜患者,每日喚醒是安全有效的,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
傅亮2014[43] | 12 | 2 347 |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 | 干預護理 | ② | 護士主導的干預措施能夠提高 HIV 感染者和 AIDS 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
田旭2015[44] | 11 | 855 | 早產兒 | 口腔運動 | ② | 口腔運動干預能有效減少早產兒完全經口喂養過渡時間、住院時間,提高喂養效率和攝入奶量 |
顧鶯2015[45] | 7 | 9 194 | 職業暴露 | 安全性靜脈
留置針 |
② | 安全型留置針能降低針刺傷的發生,客觀指標的研究還需進一步評價 |
唐雪2015[46] | 12 | 35 663 | 卒中 | 飲食護理 | ③ | 膳食纖維的攝入與卒中風險呈負相關,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利于卒中的預防 |
丁舒2015[47] | 14 | 8 345 | 譫妄 | 環境評估 | ⑤ | 存在認知功能異常的高齡患者屬于譫妄高危人群,感染因素是譫妄發生的獨立預測因子 |
孫欣2015[48] | 14 | 2 465 | 系統性紅斑狼瘡 | 環境評估 | ⑤ | 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是年齡、免疫抑制劑使用、激素的用量、補體C3 含量、白細胞數等 |
張玉紅2015[49] | 11 | 2 711 | 壓瘡 | 使用減壓
床墊 |
② | 臥減壓床墊的壓瘡危險患者每 4h 翻身 1 次,可減少患者不適感,節約醫療衛生資源 |
蔡春連2015[50] | 6 | 231 | 新生兒高膽紅素
血癥 |
變換體位 | ② | 體位更換能顯著降低光療期間患兒不適反應的發生風險,但還需高質量、大樣本的研究來進一步分析 |
黃春香2015[51] | 8 | 894 | 血液透析營養不良 | 飲食護理 | ② | 口服營養補充可短期內改善患者的部分營養指標,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營養干預方法 |
李靜2016[52] | 18 | 1 361 | 機械通氣 | 音樂干預 | ② | 音樂干預能有效降低機械通氣患者的焦慮水平,穩定患者的生理指標,減少機械通氣時間,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探索應用 |
吳煒煒2016[53] | 12 | 778 | 失眠 | 運動護理 | ② | 傳統健身運動能夠改善老年人的睡眠總體質量,減輕焦慮情緒水平 |
孫建華2016[54] | 12 | 28 721 | 中心靜脈導管相關
性血流感染 |
氯己定擦浴 | ② | 氯己定全身擦浴可以降低 ICU 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建議臨床推廣 |
趙振華2016[55] | 13 | 3 701 | 2 型糖尿病 | 同伴支持
教育 |
④ | 同伴支持教育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缺乏有力證據,期待更多臨床多中心、大樣本 RCT 的開展 |
胡靜2016[56] | 18 | 18 721 | 初產婦會陰分娩 | 無保護會陰
分娩技術 |
② | 無保護會陰分娩技術可以降低會陰側切、縮短第二產程時間、不增加會陰裂傷和新生兒窒息,值得臨床推廣 |
王銀云2016[57] | 9 | 949 | 鼻飼 | 胃管插入 | ② | 呼氣末二氧化碳濃度測定法可作為重癥監護室或意識障礙患者胃管位置的判斷方法,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與驗證 |
戴悅2016[58] | 12 | 6 224 | 老年人抑郁焦慮 | 睡眠護理 | ③ | 老年人睡眠質量與抑郁、焦慮的患病風險存在中等程度相關,且不同年齡、地區存在差異 |
岳萌2016[59] | 14 | 1 057 | 機械通氣 | 早期活動 | ② | 早期活動能夠縮短通氣時間、ICU 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且不增加病死率,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
田榮榮2016[60] | 13 | 886 | 慢性腎病 | 飲食護理 | ② | 降低飲食中鹽的攝入可以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醫護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并給予個性化飲食指導 |
張先軍2016[61] | 9 | 1 126 | 肝癌 | 動脈止血器 | ② | 肝癌介入術后患者應用動脈壓迫止血器相對于常規方法在縮短壓迫止血時間和肢體制動時間、降低血管并發癥方面效果明顯 |
陶香君2016[62] | 19 | 3 904 | 心臟術后 | 危險因素
評估 |
⑥ | 高齡、缺氧、機械通氣時間延長,以及留置 ICU 時間延長是心臟 POCD 的獨立預測因素 |
王爍2016[63] | 29 | 5 125 | ICU | 應激障礙
因素評估 |
② | ICU 治療后 PTSD 危險因素的研究證據尚不足,需進一步研究 |
鄒焱2016[64] | 5 | 135 | 婦產科手術 | 留置導尿 | ④ | 術后 6 h 是婦產科手術患者尿管拔除的最佳時機 |
黃厚強2016[65] | 9 | 735 | 脊髓損傷 | 親水涂層導
尿管 |
② | 親水涂層導尿管能夠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率,需開展更多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予以驗證 |
王清2016[66] | 12 | 2 741 | 急性腦卒中 | 早期活動 | ② | 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活動是安全、有效的,但還需要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 |
趙貴美2017[67] | 11 | 1 378 | ICU | 早期活動 | ② | EPE 在預防 ICU 獲得性衰弱方面并未顯示出優勢,尚需開展深入研究進行驗證 |
裘佳佳2017[68] | 12 | 486 | 乳腺癌 | 有氧運動 | ② | 乳腺癌康復期進行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
李玉峰2017[69] | 10 | 500 |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
合征 |
俯臥位通氣 | ② | 俯臥位通氣能夠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綜合征,但還需高質量、大樣本的研究來進一步的分析 |
孫建華2017[70] | 13 | 3 048 | 急性深靜脈血栓 | 早期活動 | ② | 深靜脈血栓急性期患者早日下床活動不增加血栓進展及繼發新鮮肺栓塞的發生率 |
楊姍姍2017[71] | 8 | 424 | 阿爾茨海默癥 | 有氧運動 | ② | 適當的有氧運動能夠提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其精神行為癥狀 |
白文輝2017[72] | 9 | 98 | 臨終 | 臨終護理 | ④ | 醫院、社區及機構相關工作人員應了解并尊重臨終患者需求,提高臨終患者的生命質量 |
王颯2017[73] | 7 | 619 | 創傷性低體溫 | 復溫護理 | ④⑦ | 42℃的碳纖維毯的復溫效果最好,但本結論還需更大樣本的 RCT 進一步驗證 |
王正君2017[74] | 15 | 1 364 | 精神分裂癥 | 依從性干預 | ② | 精神科護士的依從性干預在降低病恥感、提高生活質量、減輕藥物副作用方面并未顯示出優勢 |
汪亞男2017[75] | 11 | 531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功能鍛煉 | ② | 無支撐上肢功能鍛煉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鍛煉中是有效,但應進行大樣本研究來進一步驗證 |
劉智慧2017[76] | 15 | 588 | 腦卒中偏癱 | 生活干預 | ② | 視頻游戲輔助傳統康復治療法可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其效果優于單純傳統康復治療 |
① Jadad 量表;② Cochrane 系統評價手冊推薦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③ 漏斗圖;④ 改良 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評分;⑤ Mcginn 檢查表;⑥ NOS(Newcastle Ottawa Scale)評分量表;⑦ CCT 質量評價方法(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⑧ 牛津循證醫學中心的文獻嚴格評鑒項目;⑨ Maastricht-Amsterda 評分表。 |
下載CSV
表2 納入文獻的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
條目 | 是 | 否 | |||
篇數 | 占比(%) | 篇數 | 占比(%) | ||
1.是否提供前期方案 | 51 | 96.2 | 2 | 3.8 | |
2.納入研究的選擇和數據提取是否具有可重復性 | 50 | 94.3 | 3 | 5.7 | |
3.是否實施廣泛全面的檢索 | 51 | 96.2 | 2 | 3.8 | |
4.發表情況是否已考慮在納入標準中,如灰色文獻 | 9 | 17.0 | 44 | 83.0 | |
5.是否提供納入和排除的文獻清單 | 2 | 3.8 | 51 | 96.2 | |
6.是否描述納入研究的特征 | 53 | 100.0 | 0 | 0.0 | |
7.是否評價和報道納入研究的科學性 | 46 | 87.0 | 7 | 13.2 | |
8.納入研究的科學性是否恰當的運用在結論推導上 | 45 | 84.9 | 8 | 15.1 | |
9.合成納入研究結果的方法是否恰當 | 48 | 90.6 | 5 | 9.4 | |
10.是否評估了發表偏倚的可能性 | 52 | 96.8 | 1 | 1.8 | |
11.是否說明相關利益沖突 | 0 | 0.0 | 53 | 100.0 |
下載CSV
表3 納入文獻的報告質量評價結果
項目 | 條目 | 完全報告 | 部分報告 | 未報告 | |||||
篇數 | 占比(%) | 篇數 | 占比(%) | 篇數 | 占比(%) | ||||
標題 | 題目 | 53 | 92.5 | 0 | 0.0 | 0 | 0.0 | ||
摘要 | 結構式格式 | 8 | 15.1 | 44 | 83.0 | 1 | 1.8 | ||
引言 | 合理性 | 41 | 94.3 | 12 | 22.6 | 0 | 0.0 | ||
目的 | 43 | 84.9 | 10 | 18.9 | 0 | 0.0 | |||
方法 | 方案和注冊 | 44 | 83.0 | 9 | 17.0 | 0 | 0.0 | ||
納入標準 | 49 | 92.5 | 4 | 7.5 | 0 | 0.0 | |||
信息來源 | 46 | 86.8 | 7 | 13.2 | 0 | 0.0 | |||
檢索 | 50 | 94.3 | 2 | 3.8 | 1 | 1.8 | |||
研究選擇 | 45 | 84.9 | 8 | 15.1 | 0 | 0.0 | |||
資料提取 | 42 | 79.2 | 9 | 17.0 | 2 | 3.8 | |||
資料條目 | 39 | 73.6 | 12 | 22.6 | 2 | 3.8 | |||
單個研究存在的偏倚 | 38 | 71.7 | 12 | 22.6 | 3 | 5.7 | |||
效應指標 | 37 | 69.8 | 15 | 28.3 | 1 | 1.8 | |||
合成結果 | 37 | 69.8 | 13 | 24.5 | 3 | 5.7 | |||
研究間偏倚風險 | 9 | 17.0 | 43 | 81.3 | 1 | 1.8 | |||
補充分析 | 11 | 20.8 | 39 | 73.6 | 3 | 5.7 | |||
結果 | 研究篩選 | 11 | 20.8 | 41 | 77.4 | 1 | 1.8 | ||
研究特征 | 47 | 88.7 | 6 | 11.3 | 0 | 0.0 | |||
研究內部偏倚風險 | 42 | 79.2 | 9 | 17.0 | 2 | 3.8 | |||
單個研究的結果 | 40 | 75.6 | 12 | 22.6 | 1 | 1.8 | |||
合成結果 | 40 | 75.6 | 11 | 20.8 | 2 | 3.8 | |||
研究間偏倚風險 | 35 | 66.0 | 16 | 30.2 | 1 | 1.8 | |||
補充分析 | 37 | 69.8 | 15 | 28.3 | 1 | 1.8 | |||
討論 | 證據總結 | 39 | 73.6 | 13 | 24.5 | 1 | 1.8 | ||
局限性 | 52 | 98.1 | 0 | 0.0 | 1 | 1.8 | |||
結論 | 53 | 100.0 | 0 | 0.0 | 0 | 0.0 | |||
資金支持 | 資金 | 10 | 18.9 | 0 | 0.0 | 43 | 81.1 |
下載CSV
1. | 徐蘊, 王會梅, 魏琦, 等. 系統評價/Meta分析在中醫藥科研中的應用評價–基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文獻計量分析.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15): 68-73. |
2. | 陳耀龍, 李幼平, 杜亮, 等. 醫學研究中證據分級和推薦強度的演進.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08, 8(2): 127-133. |
3. | 韓梅, 王禹毅, 牟鈺潔, 等. 中醫藥系統綜述報告規范及方法學評價.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 32(7): 872-874. |
4. | 杜桂萍. 學術評獎:權威期刊更有發言權.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2-12-07 (A07). |
5. | Shea BJ, Hamel C, Wells GA, et al. AMSTAR is a reliable and valid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systematic reviews. J Clin Epidemiol, 2009, 62(10): 1013-1020. |
6. | Moher D, Liberati A, Tetzlaff J, et al.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the PRISMA statement. J Clin Epidemiol, 2009, 61(10): 1006-1012. |
7. | 成磊, 胡雁, 吳金球, 等. 《住院患者跌倒預防臨床實踐指南》的設計和初步應用. 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3): 267-270. |
8. | 張志剛, 侯宇穎, 王波, 等. 7種教學方法對護理專業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影響的網狀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8): 960-966. |
9. | 謝煜, 包倪榮, 劉云, 等. 骨科大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預防策略研究.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7): 773-779. |
10. | 黃曉燕, 胡雁, 薛一帆. 減少老年人用藥差錯的策略.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11): 1053-1056. |
11. | 傅育紅, 徐敏, 朱麗萍. 前臂再植術后患者早期預防手內在肌攣縮的康復護理.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6): 492-493. |
12. | 王麗英, 胡雁, Yifan Xue. 養老機構姑息照護效果測評工具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7): 671-672. |
13. | 傅亮, 胡雁, 盧洪洲. 對高效聯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相關系統評價的再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2): 161-165. |
14. | 黃潔, 肖倩, 吳瑛, 等. ICU譫妄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1): 6-9. |
15. | 葉晶, 陳利群, Xue Yifan. 協助照顧者支持老年癡呆癥患者.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2): 1141-1143. |
16. | 吳菁, 劉曉虹. 2005-2007年我國心理護理研究的變化與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9, 44(3): 273-275. |
17. | 丁磊, 丁敏, 朱建華. ICU患者家屬需求評估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進展.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0): 953-955. |
18. | 韓靜, 劉均娥. 團體心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心理調適中的應用進展.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5): 608-613. |
19. | 張鳳, 顧鶯, 胡雁. 外周靜脈導管更換時間的證據總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1): 106-109. |
20. | 肖美芳, 朱海萍, 時艷霞. 吸煙與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關系前瞻性研究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6): 539-542. |
21. | 邸紅軍, 施月仙, 臧紅新, 等. 醫務人員針刺傷預防策略的最佳證據總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1): 93-98. |
22. | 葉盛, 陳利群, 石丹, 等. 運動鍛煉對社區老年人跌倒預防效果的證據總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9): 1112-1118. |
23. | 朱麗群, 莊若, 曹松梅, 等. PICC相關性血栓風險評估的最佳證據總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10): 1179-1185. |
24. | 袁浩斌, 錢曉路, 張美娟. 盆底肌鍛煉治療壓力性尿失禁效果的匯總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4, 39(3): 171-173. |
25. | 朱秀麗, 魏麗麗, 侯桂英. 健康教育干預對兒童哮喘療效影響的薈萃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7, 42(3): 203-208. |
26. | 楊敏, 胡麗君, 徐啟貴. 嬰幼兒先天性巨結腸術前灌腸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1): 12-14. |
27. | 余章斌, 韓樹萍, 徐業芹, 等. 早產兒皮膚接觸護理臨床效果的薈萃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8): 681-686. |
28. | 肖倩, 吳瑛. 俯臥位對急性肺損傷患者作用效果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10): 876-879. |
29. | 蒲繼紅. 保留灌腸插管深度對藥物保留時間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9, 44(7): 640-642. |
30. | 胡曉靜, 章曉軍, 徐軍, 等. 新生兒密閉式吸痰系統應用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2): 156-159. |
31. | 靳英輝, 賈文琴, 田金徽, 等. 生活方式干預對糖耐量減低患者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3): 271-273. |
32. | 李佳, 吳瑛, 肖倩, 等. 視頻自學與課堂教學對公眾心肺復蘇技能獲得與保持效果的薈萃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12): 1200-1204. |
33. | 周飛燕, 許勤, 陳麗, 等. 胃腸術后早期咀嚼口香糖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效果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9): 843-846. |
34. | 仇靜波, 汪小華, 李偉, 等. 自我管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10): 916-919. |
35. | 彭易, 程云, 蘆婳, 等. 肝素稀釋液維持新生兒PICC導管通暢作用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11): 1023-1027. |
36. | 劉賢亮, 譚景予, 劉芳, 等. 自我管理教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3): 263-266. |
37. | 李全磊, 顏美瓊, 張曉菊, 等. 不同PICC導管對并發癥發生影響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5): 390-395. |
38. | 李鶯, 胡雁, Xue Yifan.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預防.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6): 574-576. |
39. | 唐慧婷, 盧惠娟, 楊曉莉, 等. 口腔沖洗用于氣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護理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1): 965-970. |
40. | 侯云英, 汪小華, 李偉, 等. 自我血糖監測對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治療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3): 261-264. |
41. | 宋丹, 徐土珍, 劉玉慧, 等. 動機性訪談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9): 1040-1045. |
42. | 陳泓伯, 劉俊, 陳利欽, 等. 每日喚醒在ICU機械通氣鎮靜患者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9): 1029-1034. |
43. | 傅亮, 李慧文, 胡雁. 護理干預對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12): 1413-1419. |
44. | 田旭, 易莉娟, 曾子, 等. 口腔運動干預用于早產兒經口喂養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7): 804-811. |
45. | 顧鶯, 胡雁, 張鳳. 安全型靜脈留置針對醫務人員防護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4): 394-399. |
46. | 唐雪, 顧銀燕, 張玲霞. 膳食纖維攝入與卒中發生風險關系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4): 389-393. |
47. | 丁舒, 吳瑛, 陶香君, 等. 院內患者譫妄風險預測模型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5): 613-619. |
48. | 孫欣, 徐莉莉, 鄧艷紅, 等. 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感染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7): 828-835. |
49. | 張玉紅, 蔣琪霞, 郭艷俠, 等. 使用減壓床墊的壓瘡危險者翻身頻次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9): 1029-1036. |
50. | 蔡春連, 熊麗娜, 王燕, 等. 體位更換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光療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12): 1432-1437. |
51. | 黃春香, 黃麗華, 邢美園. 口服營養補充對血液透析營養不良患者營養評價指標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12): 1425-1431. |
52. | 李靜, 苑記清. 音樂對機械通氣患者焦慮和生理狀態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2): 235-242. |
53. | 吳煒煒, 蘭秀燕, 鄺惠容, 等. 傳統健身運動對老年人睡眠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2): 216-224. |
54. | 孫建華, 劉大為, 王小亭, 等. 氯己定擦浴對預防ICU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2): 148-154. |
55. | 趙振華, 解薇, 楊青敏. 同伴支持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3): 356-364. |
56. | 胡靜, 肖紅, 鄒穎, 等. 無保護會陰分娩技術用于初產婦會陰分娩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4): 413-419. |
57. | 王銀云, 程云, 胡延秋, 等. 呼氣末二氧化碳濃度測定法判斷鼻胃管位置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3): 267-274. |
58. | 戴悅, 張寶泉, 李映蘭, 等. 中國老年人睡眠質量與抑郁、焦慮相關性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4): 488-493. |
59. | 岳萌, 姚培宇, 崔楚云, 等. 機械通氣患者早期活動效果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5): 551-557. |
60. | 田榮榮, 張紅梅, 常立陽, 等. 降低食鹽攝入對慢性腎臟病進展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6): 694-701. |
61. | 張先軍, 軋春妹, 耿麗, 等. 動脈壓迫止血器應用于肝癌介入術后患者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7): 874-880. |
62. | 陶香君, 丁舒, 馮新偉, 等. 心臟術后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7): 773-780. |
63. | 王爍, 侯婉玲, 胡蓉芳, 等. ICU患者創傷后應激障礙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8): 915-922. |
64. | 鄒焱, 劉婷, 張艷云, 等. 婦產科手術患者留置導尿管拔管時機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9): 1076-1081. |
65. | 黃厚強, 宋如, 郭聲敏, 等. 親水涂層導尿管對脊髓損傷患者尿路感染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11): 1302-1307. |
66. | 王清, 史慧玲, 薛俐俐, 等. 早期活動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預后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12): 1443-1450. |
67. | 趙貴美, 焦琳琳, 楊桂華. 早期循序漸進運動對ICU患者獲得性衰弱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2): 177-181. |
68. | 裘佳佳, 李平. 有氧運動對提高乳腺癌康復期患者生命質量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3): 300-306. |
69. | 李玉峰, 王燕, 蔡春連, 等. 俯臥位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4): 436-442. |
70. | 孫建華, 馬玉芬, 郭一峰, 等. 急性深靜脈血栓患者早日下床活動可行性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5): 581-585. |
71. | 楊姍姍, 楊秀娟, 李敏, 等. 中度有氧運動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6): 686-691. |
72. | 白文輝, 丁金鋒, 孫玫, 等. 臨終患者真實體驗質性研究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6): 665-671. |
73. | 王颯, 陳水紅, 金靜芬, 等. 創傷性低體溫患者不同復溫措施效果的網狀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7): 840-844. |
74. | 王正君, 周郁秋, 楊軍, 等. 精神科護士主導的依從性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結局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8): 958-966. |
75. | 汪亞男, 徐娟蘭, 宋紅玲, 等. 無支撐上肢功能鍛煉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9): 1077-1081. |
76. | 劉智慧, 陳雪梅, 周蘭姝. 視頻游戲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10): 1186-1191. |
77. | 徐蘊, 魏琦, 湯大朋, 等. 2006–2015年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中醫雜志, 2017, (5): 418-422. |
78. | 靳英輝, 趙賽, 陸翠, 等. 國內護理領域系統評價/Meta分析證據質量如何?—基于GRADE指南的評價.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3, 13(11): 1392-1396. |
79. | 朱蓉, 高靜, 葉艷, 等. 我國循證護理教育的發展現狀及思考. 循證護理, 2016, 2(4): 215-218. |
80. | 趙夢遐, 王慧連. 我國循證護理實踐的發展現狀及相關障礙.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2, 12(1): 111-115. |
81. | 徐蘊, 魏琦, 王會梅, 等. 《中國針灸》發表Meta分析的質量評價.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7, 17(6): 719-725. |
82. | 熊俊, 陳日新. 系統評價/Meta分析方法學質量的評價工具AMSTAR.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1, 11(9): 1084-1089. |
83. | David M, Alessandro L, Jennifer T, 等. 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優先報告的條目: PRISMA聲明. 中西醫結合學報, 2009, (9): 889-896. |
- 1. 徐蘊, 王會梅, 魏琦, 等. 系統評價/Meta分析在中醫藥科研中的應用評價–基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文獻計量分析.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15): 68-73.
- 2. 陳耀龍, 李幼平, 杜亮, 等. 醫學研究中證據分級和推薦強度的演進.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08, 8(2): 127-133.
- 3. 韓梅, 王禹毅, 牟鈺潔, 等. 中醫藥系統綜述報告規范及方法學評價.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 32(7): 872-874.
- 4. 杜桂萍. 學術評獎:權威期刊更有發言權.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2-12-07 (A07).
- 5. Shea BJ, Hamel C, Wells GA, et al. AMSTAR is a reliable and valid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systematic reviews. J Clin Epidemiol, 2009, 62(10): 1013-1020.
- 6. Moher D, Liberati A, Tetzlaff J, et al.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the PRISMA statement. J Clin Epidemiol, 2009, 61(10): 1006-1012.
- 7. 成磊, 胡雁, 吳金球, 等. 《住院患者跌倒預防臨床實踐指南》的設計和初步應用. 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3): 267-270.
- 8. 張志剛, 侯宇穎, 王波, 等. 7種教學方法對護理專業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影響的網狀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8): 960-966.
- 9. 謝煜, 包倪榮, 劉云, 等. 骨科大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預防策略研究.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7): 773-779.
- 10. 黃曉燕, 胡雁, 薛一帆. 減少老年人用藥差錯的策略.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11): 1053-1056.
- 11. 傅育紅, 徐敏, 朱麗萍. 前臂再植術后患者早期預防手內在肌攣縮的康復護理.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6): 492-493.
- 12. 王麗英, 胡雁, Yifan Xue. 養老機構姑息照護效果測評工具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7): 671-672.
- 13. 傅亮, 胡雁, 盧洪洲. 對高效聯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相關系統評價的再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2): 161-165.
- 14. 黃潔, 肖倩, 吳瑛, 等. ICU譫妄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1): 6-9.
- 15. 葉晶, 陳利群, Xue Yifan. 協助照顧者支持老年癡呆癥患者.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2): 1141-1143.
- 16. 吳菁, 劉曉虹. 2005-2007年我國心理護理研究的變化與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9, 44(3): 273-275.
- 17. 丁磊, 丁敏, 朱建華. ICU患者家屬需求評估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進展.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0): 953-955.
- 18. 韓靜, 劉均娥. 團體心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心理調適中的應用進展.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5): 608-613.
- 19. 張鳳, 顧鶯, 胡雁. 外周靜脈導管更換時間的證據總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1): 106-109.
- 20. 肖美芳, 朱海萍, 時艷霞. 吸煙與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關系前瞻性研究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6): 539-542.
- 21. 邸紅軍, 施月仙, 臧紅新, 等. 醫務人員針刺傷預防策略的最佳證據總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1): 93-98.
- 22. 葉盛, 陳利群, 石丹, 等. 運動鍛煉對社區老年人跌倒預防效果的證據總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9): 1112-1118.
- 23. 朱麗群, 莊若, 曹松梅, 等. PICC相關性血栓風險評估的最佳證據總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10): 1179-1185.
- 24. 袁浩斌, 錢曉路, 張美娟. 盆底肌鍛煉治療壓力性尿失禁效果的匯總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4, 39(3): 171-173.
- 25. 朱秀麗, 魏麗麗, 侯桂英. 健康教育干預對兒童哮喘療效影響的薈萃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7, 42(3): 203-208.
- 26. 楊敏, 胡麗君, 徐啟貴. 嬰幼兒先天性巨結腸術前灌腸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1): 12-14.
- 27. 余章斌, 韓樹萍, 徐業芹, 等. 早產兒皮膚接觸護理臨床效果的薈萃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8): 681-686.
- 28. 肖倩, 吳瑛. 俯臥位對急性肺損傷患者作用效果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10): 876-879.
- 29. 蒲繼紅. 保留灌腸插管深度對藥物保留時間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09, 44(7): 640-642.
- 30. 胡曉靜, 章曉軍, 徐軍, 等. 新生兒密閉式吸痰系統應用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2): 156-159.
- 31. 靳英輝, 賈文琴, 田金徽, 等. 生活方式干預對糖耐量減低患者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3): 271-273.
- 32. 李佳, 吳瑛, 肖倩, 等. 視頻自學與課堂教學對公眾心肺復蘇技能獲得與保持效果的薈萃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12): 1200-1204.
- 33. 周飛燕, 許勤, 陳麗, 等. 胃腸術后早期咀嚼口香糖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效果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9): 843-846.
- 34. 仇靜波, 汪小華, 李偉, 等. 自我管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10): 916-919.
- 35. 彭易, 程云, 蘆婳, 等. 肝素稀釋液維持新生兒PICC導管通暢作用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11): 1023-1027.
- 36. 劉賢亮, 譚景予, 劉芳, 等. 自我管理教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3): 263-266.
- 37. 李全磊, 顏美瓊, 張曉菊, 等. 不同PICC導管對并發癥發生影響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5): 390-395.
- 38. 李鶯, 胡雁, Xue Yifan.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預防.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6): 574-576.
- 39. 唐慧婷, 盧惠娟, 楊曉莉, 等. 口腔沖洗用于氣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護理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1): 965-970.
- 40. 侯云英, 汪小華, 李偉, 等. 自我血糖監測對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治療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3): 261-264.
- 41. 宋丹, 徐土珍, 劉玉慧, 等. 動機性訪談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9): 1040-1045.
- 42. 陳泓伯, 劉俊, 陳利欽, 等. 每日喚醒在ICU機械通氣鎮靜患者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9): 1029-1034.
- 43. 傅亮, 李慧文, 胡雁. 護理干預對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12): 1413-1419.
- 44. 田旭, 易莉娟, 曾子, 等. 口腔運動干預用于早產兒經口喂養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7): 804-811.
- 45. 顧鶯, 胡雁, 張鳳. 安全型靜脈留置針對醫務人員防護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4): 394-399.
- 46. 唐雪, 顧銀燕, 張玲霞. 膳食纖維攝入與卒中發生風險關系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4): 389-393.
- 47. 丁舒, 吳瑛, 陶香君, 等. 院內患者譫妄風險預測模型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5): 613-619.
- 48. 孫欣, 徐莉莉, 鄧艷紅, 等. 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感染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7): 828-835.
- 49. 張玉紅, 蔣琪霞, 郭艷俠, 等. 使用減壓床墊的壓瘡危險者翻身頻次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9): 1029-1036.
- 50. 蔡春連, 熊麗娜, 王燕, 等. 體位更換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光療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12): 1432-1437.
- 51. 黃春香, 黃麗華, 邢美園. 口服營養補充對血液透析營養不良患者營養評價指標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12): 1425-1431.
- 52. 李靜, 苑記清. 音樂對機械通氣患者焦慮和生理狀態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2): 235-242.
- 53. 吳煒煒, 蘭秀燕, 鄺惠容, 等. 傳統健身運動對老年人睡眠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2): 216-224.
- 54. 孫建華, 劉大為, 王小亭, 等. 氯己定擦浴對預防ICU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2): 148-154.
- 55. 趙振華, 解薇, 楊青敏. 同伴支持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3): 356-364.
- 56. 胡靜, 肖紅, 鄒穎, 等. 無保護會陰分娩技術用于初產婦會陰分娩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4): 413-419.
- 57. 王銀云, 程云, 胡延秋, 等. 呼氣末二氧化碳濃度測定法判斷鼻胃管位置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3): 267-274.
- 58. 戴悅, 張寶泉, 李映蘭, 等. 中國老年人睡眠質量與抑郁、焦慮相關性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4): 488-493.
- 59. 岳萌, 姚培宇, 崔楚云, 等. 機械通氣患者早期活動效果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5): 551-557.
- 60. 田榮榮, 張紅梅, 常立陽, 等. 降低食鹽攝入對慢性腎臟病進展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6): 694-701.
- 61. 張先軍, 軋春妹, 耿麗, 等. 動脈壓迫止血器應用于肝癌介入術后患者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7): 874-880.
- 62. 陶香君, 丁舒, 馮新偉, 等. 心臟術后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7): 773-780.
- 63. 王爍, 侯婉玲, 胡蓉芳, 等. ICU患者創傷后應激障礙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8): 915-922.
- 64. 鄒焱, 劉婷, 張艷云, 等. 婦產科手術患者留置導尿管拔管時機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9): 1076-1081.
- 65. 黃厚強, 宋如, 郭聲敏, 等. 親水涂層導尿管對脊髓損傷患者尿路感染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11): 1302-1307.
- 66. 王清, 史慧玲, 薛俐俐, 等. 早期活動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預后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12): 1443-1450.
- 67. 趙貴美, 焦琳琳, 楊桂華. 早期循序漸進運動對ICU患者獲得性衰弱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2): 177-181.
- 68. 裘佳佳, 李平. 有氧運動對提高乳腺癌康復期患者生命質量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3): 300-306.
- 69. 李玉峰, 王燕, 蔡春連, 等. 俯臥位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4): 436-442.
- 70. 孫建華, 馬玉芬, 郭一峰, 等. 急性深靜脈血栓患者早日下床活動可行性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5): 581-585.
- 71. 楊姍姍, 楊秀娟, 李敏, 等. 中度有氧運動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6): 686-691.
- 72. 白文輝, 丁金鋒, 孫玫, 等. 臨終患者真實體驗質性研究的系統評價.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6): 665-671.
- 73. 王颯, 陳水紅, 金靜芬, 等. 創傷性低體溫患者不同復溫措施效果的網狀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7): 840-844.
- 74. 王正君, 周郁秋, 楊軍, 等. 精神科護士主導的依從性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結局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8): 958-966.
- 75. 汪亞男, 徐娟蘭, 宋紅玲, 等. 無支撐上肢功能鍛煉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9): 1077-1081.
- 76. 劉智慧, 陳雪梅, 周蘭姝. 視頻游戲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Meta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17, 52(10): 1186-1191.
- 77. 徐蘊, 魏琦, 湯大朋, 等. 2006–2015年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中醫雜志, 2017, (5): 418-422.
- 78. 靳英輝, 趙賽, 陸翠, 等. 國內護理領域系統評價/Meta分析證據質量如何?—基于GRADE指南的評價.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3, 13(11): 1392-1396.
- 79. 朱蓉, 高靜, 葉艷, 等. 我國循證護理教育的發展現狀及思考. 循證護理, 2016, 2(4): 215-218.
- 80. 趙夢遐, 王慧連. 我國循證護理實踐的發展現狀及相關障礙.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2, 12(1): 111-115.
- 81. 徐蘊, 魏琦, 王會梅, 等. 《中國針灸》發表Meta分析的質量評價.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7, 17(6): 719-725.
- 82. 熊俊, 陳日新. 系統評價/Meta分析方法學質量的評價工具AMSTAR.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1, 11(9): 1084-1089.
- 83. David M, Alessandro L, Jennifer T, 等. 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優先報告的條目: PRISMA聲明. 中西醫結合學報, 2009, (9): 889-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