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總結大魚際微型穿支皮瓣修復拇指近節指腹攣縮的方法及療效。 方法2010年8月-2011年9月,收治拇指近節指腹攣縮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齡17~60歲,平均45歲。致傷原因:再植術后攣縮 4例,機器絞傷3例,壓砸傷2例。瘢痕攣縮3個月~2年。先行攣縮指腹開大,開大后指腹缺損范圍為8 mm × 2 mm~30 mm × 15 mm;然后采用大小為25 mm × 10 mm~35 mm × 15 mm的大魚際微型穿支皮瓣移位修復缺損。供區直接縫合。 結果術后皮瓣完全成活,創面Ⅰ期愈合;供區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12個月,平均9個月。皮瓣外形良好,質地柔軟。拇指背伸80~90°及外展90°。瘢痕無復發;大魚際切口無瘢痕攣縮,拇指關節活動正常。末次隨訪時手功能按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評定,獲優8指,良1指。 結論大魚際微型穿支皮瓣具有不損傷主干動脈的優點,是修復拇指近節指腹攣縮的理想方法之一。
引用本文:
周曉,芮永軍,許亞軍,壽奎水. 大魚際微型穿支皮瓣在拇指近節指腹攣縮修復中的應用.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2, 26(11): 1405-1406. doi:
復制
1. |
謝晞衷, 崔志民, 余林權, 等. 拇指指蹼瘢痕攣縮的修復.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1996, 10(3): 171-172.
|
2. |
馬顯杰, 魯開化, 艾玉峰, 等. 指蹼瘢痕攣縮畸形的修復. 中國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 2004, 15(5): 242-243.
|
3. |
潘達德, 顧玉東, 侍德, 等. 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 中華手外科雜志, 2000, 16(3): 130-135.
|
4. |
Omokawa S, Tanaka Y, Ryu J, et al. Anatomical consideration of reverse-flow island flap transfers from the midpalm for finger reconstruction. Plast Reconstr Surg, 2001, 108(7): 2020-2025.
|
5. |
謝松林, 唐舉玉, 陶克奇, 等. 指固有動脈背側支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的應用解剖.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10, 28(1): 97-100.
|
6. |
周曉, 許亞軍, 芮永軍, 等. 拇指橈側指動脈關節皮支為蒂島狀皮瓣的臨床應用.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1, 25(9): 1036-1039.
|
7. |
周曉, 許亞軍, 芮永軍, 等. 掌遠端微型穿支皮瓣在指蹼攣縮修復中的應用.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1, 25(2): 206-208.
|
- 1. 謝晞衷, 崔志民, 余林權, 等. 拇指指蹼瘢痕攣縮的修復.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1996, 10(3): 171-172.
- 2. 馬顯杰, 魯開化, 艾玉峰, 等. 指蹼瘢痕攣縮畸形的修復. 中國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 2004, 15(5): 242-243.
- 3. 潘達德, 顧玉東, 侍德, 等. 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 中華手外科雜志, 2000, 16(3): 130-135.
- 4. Omokawa S, Tanaka Y, Ryu J, et al. Anatomical consideration of reverse-flow island flap transfers from the midpalm for finger reconstruction. Plast Reconstr Surg, 2001, 108(7): 2020-2025.
- 5. 謝松林, 唐舉玉, 陶克奇, 等. 指固有動脈背側支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的應用解剖.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10, 28(1): 97-100.
- 6. 周曉, 許亞軍, 芮永軍, 等. 拇指橈側指動脈關節皮支為蒂島狀皮瓣的臨床應用.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1, 25(9): 1036-1039.
- 7. 周曉, 許亞軍, 芮永軍, 等. 掌遠端微型穿支皮瓣在指蹼攣縮修復中的應用.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1, 25(2): 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