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骨科(山東濰坊,26103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從解剖學的角度為治療肘管綜合征選擇肌下前置術式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分析32例肘管綜合征臨床資料,男22例,女10例。年齡17~73歲。觀察尺側上副血管的分支分布及其與尺神經的關系,尺神經病變的部位、范圍、粗細等;用擴張器測量新肘管容積。將20側福爾馬林固定的成人尸體上肢標本,分別制成尺神經皮下前置及肌下前置模型,動態觀測設定范圍內尺神經移位前后肘關節不同伸屈狀態下的長度變化,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尺側上副動脈可與尺神經一同前置,新肘管重建后可充分容納尺神經。皮下前置伸肘位時,尺神經較移位前被拉長7.55%±0.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肌下前置伸肘位時,尺神經長度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肘部尺神經肌下前置術較好地解決了尺神經肘部受壓迫及屈肘受牽拉的問題,尺神經前置后其血供及組織床良好,新肘管寬松,對尺神經無卡壓,術式符合生物力學及神經生理學要求,是治療肘管綜合征可選擇的術式。

引用本文: 戴志剛,劉亞,劉儒森,趙海霞. 尺神經肌下前置術后解剖學變化及動態分析.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4, 18(4): 254-256. doi: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