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評價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PCAB)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折疊術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擇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北京安貞醫院資料完整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同期行室壁瘤手術患者114例進行對比研究,其中在體外循環心臟停搏下行 CABG加室壁瘤切除術76例(Ⅰ組),男57例、女19例,年齡(63.4±7.8)歲;在非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下行CABG加室壁瘤折疊術38例(Ⅱ組),男32例、女6例,年齡(60.6±8.9)歲。除Ⅰ組患者室壁瘤占左心室較Ⅱ組大外(42.2%±13.6% vs. 26.5%±12.3%, t=5.499,P=0.000),其余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并進行隨訪6個月。 結果 Ⅰ組中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術后惡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肺部感染;Ⅱ組1例死于圍術期心肌梗死。兩組患者術后胸腔引流量、二次開胸止血、呼吸機輔助時間和放置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 例數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早期及術后6個月復查心臟超聲心動圖,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LVEDD) 均較術前明顯減小[Ⅰ組: (54.0±7.8) mm amp;(56.0±8.1) mm vs. (59.6±6.6) mm,Ⅱ組: (52.0±7.2) mm amp; (53.6±5.3) mm vs. (57.9±5.4) mm];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 顯著增加(Ⅰ組:43.5%±3.2% amp; 55.7%±3.7% vs. 38.0%±7.4%,Ⅱ組:44.7%±2.8% amp; 57.0%±3.5% vs. 41.0%±6.6%),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非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CABG同期行室壁瘤折疊術安全有效,可能更適用于室壁瘤較小的患者。
目的 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切口心臟不停跳技術施行人工二尖瓣置換術的臨床應用情況。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1年1~12月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42例心瓣膜病患者[胸骨下段切口心臟不停跳手術組(小切口組)]經胸骨下段切口在心臟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換術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齡(42.3±12.7)歲。另隨機選擇我科同期收治的42例心瓣膜病行常規胸骨正中切口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齡(43.8±13.1) 歲。圍術期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體外循環時間、主要并發癥、術后24 h胸腔引流量、術后皮膚切口長度以及術后住院時間等,并進行比較。 結果 圍術期兩組均無死亡。小切口組患者術后早期無再次開胸止血、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栓塞和瓣周漏等并發癥發生。兩組體外循環時間、手術時間、二次開胸止血、傷口感染率和瓣周漏發生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小切口組皮膚切口長度較對照組皮膚切口長度平均縮短5.2 cm [(7.9±1.4) cm vs. (13.1±3.3) cm,P=0.000],術后24 h出血量明顯減少[(183.6±40.2) ml vs. (273.4±59.9)ml,P=0.000],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縮短[(8.1±1.3) d vs. (10.6±2.1) d,P=0.000] 。術后小切口組隨訪40例,隨訪時間3~15個月,失訪2例;傷口疼痛4例,多數患者術后瘢痕發生率低,生活質量良好。對照組隨訪38例,隨訪時間3~15個月,失訪4例;傷口疼痛17例。 結論 經胸骨下段切口在心臟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換術可減輕手術創傷、簡化操作、提高手術療效,是一種安全、有效以及美觀的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