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觀察比較腦性癱瘓(腦癱)患兒與正常兒童多焦視覺誘發電位(mfVEP)振幅與潛伏期的變化。 方法腦癱組為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童神經康復科及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童康復科 2009 年-2013 年收治的腦癱(單肢癱瘓)兒童 14 例(年齡 4~7 歲)。對照組為同一時期就診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眼科的正常兒童 14 例(年齡 5~9 歲)。所有受試者的雙眼均進行 mfVEP 檢查, mfVEP 檢查結果中的振幅與潛伏期用于數據分析。首先分析 14 例腦癱患兒與對照組之間的波形(潛伏期、振幅)差異;應用粗大運動功能分級系統(GMFCS)分級標準對 14 例腦癱患兒進行分級: 5 例患兒為 GMFCS Ⅰ級, 9 例患兒為 GMFCS Ⅱ級;比較不同級別的腦癱患兒之間 mfVEP 的差異。 結果腦癱組的 mfVEP 波形變化趨勢與對照組類似:其振幅從離心度第1 環至第 6 環逐漸下降,其潛伏期則逐漸延長。與對照組相比,腦癱組在第 1 環至第 3 環左、右眼振幅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腦癱組左眼潛伏期在第 1 環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5)。比較腦癱兒童 GMFCSⅠ級組與 GMFCS Ⅱ級組,發現兩組間振幅在第 1 環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43),其他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通過多焦視覺電生理技術,發現腦癱患兒 mfVEP 波與對照組之間存在差異,提示腦癱患兒存在視覺通路損害。mfVEP 的結果為揭示腦癱患兒視覺障礙提供客觀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