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泰樹仙, 戴明德. 藏象淺論. 云南醫藥, 1981(4): 41-43.
|
| 2. |
蔡晴. “從國醫公會”到“中醫師公會”:民國時期成都中醫職業團體的興衰轉變.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7, 38(9): 207-213.
|
| 3. |
陳葦菁, 胡玲, 龔琳, 等. 中醫在腫瘤防治和康復中的作用與定位. 新中醫, 2015, 47(3): 1-2.
|
| 4. |
趙宗遼. 陰陽平衡是中醫把握疾病的思維核心. 中醫藥導報, 2015, 21(12): 1-3.
|
| 5. |
許自誠. 臟腑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 中國中醫藥報, 2015-06-15(4).
|
| 6. |
梁俊雄, 翁書和, 陳鏡合. 混沌理論與中醫現代化.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6, 23(3): 186-189.
|
| 7. |
饒本強, 靳帥. 量子醫學與中醫藥現代化研究. 腫瘤代謝與營養電子雜志, 2018, 5(3): 308-312.
|
| 8. |
易耀森, 林端宜. 耗散結構理論在中醫學中的應用研究.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1, 35(3): 464-465.
|
| 9. |
印大中, 盧傳堅. 從模糊數學看中醫藥抗病毒的科學性—中醫藥理論研究及發展的新視野. 醫學與哲學, 2009, 30(3): 78-79.
|
| 10. |
楊殿興. 論“中醫為體, 西醫為用”的“病、證、癥”三結合臨床辨治模式構建. 四川中醫, 2020, 38(5): 32-41.
|
| 11. |
孫伯欣, 呂文亮. 新時期疫病流行與中醫瘟疫理論創新的思考//第九次全國中醫藥防治感染病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 武漢: 中華中醫藥學會, 2009: 40-54.
|
| 12. |
余璇, 陳鳳國, 趙國平. 試論古代中醫解剖學史.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5, 39(6): 502-504.
|
| 13. |
陳莉莉, 葛廣波, 榮艷, 等. 中藥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應用和研究進展.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0, 34(3): 1-8.
|
| 14. |
房耘耘, 石學峰, 程薇, 等. 建國以來中醫藥科技管理相關政策回顧.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0, 18(11): 961-963.
|
| 15.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證候類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18年第109號). (2018-11-06)[2020-06-01]. https://www.nmpa.gov.cn/yaopin/ypggtg/ ypqtgg/20181106155701473.html.
|
| 16.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發布中藥藥源性肝損傷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18年第41號). (2018-06-19)[2020-06-01]. https://www.nmpa.gov.cn/yaopin/ypggtg/ypqtgg/20180619172601728.html.
|
| 17. |
彭艷紅, 吳東寧, 滕丹, 等. 基于生物信息學的疏肝利膽和胃方組方特點及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機制分析.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20, 27(7): 103-109.
|
| 18. |
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中醫藥局辦公室. 關于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20〕184號. (2020-03-03)[2020-06-01].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3/04/content_5486705.htm.
|
| 19. |
彭宇, 鄭清蓮. 補腎化瘀法治療痛證舉隅. 湖南中醫雜志, 2010, 26(1): 65-66.
|
| 20. |
高宏才, 侯瑞田, 張英澤. 辨證與理化指標關系芻議. 山東中醫雜志, 1993, 12(1): 8-10.
|
| 21. |
杜兆香. 合理選用中成藥治療感冒. 光明中醫, 2003, 18(2): 21-22.
|
| 22. |
李文龍. 《傷寒論》癥狀鑒別診斷法初探. 中醫藥臨床雜志, 2004, 16(6): 594-596.
|
| 23. |
巴慶林. 中醫學“同病異治, 異病同治”是防治艾滋病(AIDS)的有效法則. 上海中醫藥雜志, 1992(9): 23-25.
|
| 24. |
劉彥平, 杜建勇, 張亞麗. 中醫治療糖尿病中的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探討. 陜西中醫, 2007, 28(9): 1199-1200.
|
| 25. |
徐慧. 《中醫內科學》“異病同治”用方規律探析.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5, 21(6): 737-738.
|
| 26. |
莫喜晶, 韋春回, 陳國忠. 中醫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療效的系統評價. 遼寧中醫雜志, 2013, 40(5): 840-846.
|
| 27. |
孔令義. 關于中藥物質基礎研究的幾點思考//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全國中藥關鍵技術研討會”資料匯編. 南昌: 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 2003: 36-37.
|
| 28. |
彭齊, 謝麗玲, 謝俊. 中藥抑菌機制的研究方法. 生物技術進展, 2015(1): 66-69.
|
| 29.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傳統醫學正式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 (2019-05-25)[2020-06-01]. http://ghs.satcm.gov.cn/gongzuodongtai/2019-05-25/9884.html.
|
| 30. |
新華網. (受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2019-12-28)[2020-06-0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2/28/c_1125399629.htm.
|
| 31. |
馬馳遠, 劉向哲. 失眠癥的中醫治療研究進展. 中醫研究, 2020, 33(4): 71-74.
|